本田CR-Z动力怎么样

混动汽车的动力怎么样

    经过本周几款新能源车的高强度试驾,在我的试驾体验中,除了混动超跑,几乎所有的混动车型都有收藏。至此,我觉得我终于有资格和大家详细谈谈各类混合动力汽车的驾驶感受了。众所周知,混动的优势是结合了油车和电动车的优点,这也是很多消费者选择混动车型的 展开全文

经过本周几款新能源车的高强度试驾,在我的试驾体验中,除了混动超跑,几乎所有的混动车型都有收藏。至此,我觉得我终于有资格和大家详细谈谈各类混合动力汽车的驾驶感受了。

众所周知,混动的优势是结合了油车和电动车的优点,这也是很多消费者选择混动车型的原因。当然,无论你是想省油,还是想乘坐舒适,还是想拿到绿卡,我觉得了解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驾驶感受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有助于区分更适合你的混合动力汽车。

理论上,我们一般将混合动力汽车分为弱混、中混、强混。这种区分方法是基于电机和燃油发动机的参与比例(微混电机占比不到20%,中混20%-30%,重混30%-50%)。但实际上这种分类并不直观,过于宽泛。更直观的方法是根据电机在驱动系统中的位置来区分。相信在你对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你就可以更加理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了。

1.P0结构

P0的结构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弱混合”。电动机(BSG)布置在一般燃油车的发电机位置,通过皮带与发动机曲轴相连,可以帮助车辆实现更平顺的启停、动能回收和加速辅助。主流的电机驱动电压有48V(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48V系统),24V(马自达Skyactiv X),12V(奥迪)。

P0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OEM很容易通过更换发电机模块将现有发动机升级到弱混合动力。但缺点是带传动效率低,无法支撑大功率电机,同时无法实现纯电动驱动。可以算是比较简单的过渡产品。

P0混动车型驾驶感受:(代表车型:别克、凯迪拉克均为2.0T车型)

P0混动车型很常见。在过去的两年里,通用汽车几乎将其所有的2.0T LSY发动机升级为48V发动机的车型。简单来说,大部分搭载P0电机的车型驾驶体验与普通燃油车几乎没有区别。你几乎可以忽略这个系统的存在,除了启动和停止会更平稳一点。所谓加速辅助和动能回收的拖感几乎没有感觉,节油效果非常有限。总之这些车型更多的是车企为了积分和减排政策做出的妥协,和消费者关系不大。

2.P1结构

P1结构中使用的电机称为ISG电机(盘式综合起动/发电电机)。用超薄盘式电机代替飞轮,用发动机曲轴作为电机的转子。和P0一样,可以实现发电、更平稳的启停、动能回收和加速辅助。此外,由于曲轴的初始速度,加速辅助更快,动能回收效率高于皮带驱动的BSG电机。另外,这种混动形式不选择变速箱,可以匹配AT、DCT甚至MT变速箱。

然而,缺点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电机必须插入飞轮,所以必须做得非常紧凑,增加了制造难度和成本。因此,大多数车企会选择P0方案,而不是P1方案。而且因为直接连接发动机,所以单独运行时会受到发动机曲轴和活塞的阻力,所以无法实现纯电驱动。

P1混动驾驶体验:(代表车型:本田CR-Z、飞度混动版)

这种混动模式主要是IMA时代的本田使用的,车型是小众中的小众。不过笔者曾经在北海道坐过混动版飞度,直观体验和P0布局一样。体验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好像在爬坡的时候,电机的辅助会更明显。此外,许多P4布局的车型还将配备P1 ISG电机来辅助启动和停止。

3.P2结构

这种混合形式可以说是常见的,几乎所有的主流方案都是P2。简单地说,P2比P1更靠近变速箱。发动机仍然保留飞轮,而电机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和变速箱相连。从P2开始,纯电动驱动终于可以实现了,靠的就是这两个离合器。离合器A(发动机端)断开,离合器B(变速箱端)接合,为纯电动模式。同时,滑行动能可以被回收。当两个离合器都接合时,可以实现纯油驱动或电机辅助加速模式。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纯电动驱动,所以大部分PHEV车型都是以P2结构的形式存在。但缺点是很考验车企的调校能力,需要同时协调变速箱和两个离合器的工作状态。另外,由于电机尺寸的原因,电机的功率一般不会超过80Kw,所以功率有限。

P2结构车型驾驶体验(代表车型:吉利PHEV、宝马530LE、大众PHEV、比亚迪非DMI混动):

我们能买到的主流绿色PHEV都是这种结构。纯电动模式下,由于电机功率较低,加速感只能满足日常驾驶,需要动力时会频繁调动发动机。这款混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城市用电,高速用电,配套的小电池一般可以满足2-3天的日常通勤(续航50-100km左右)。加速感和同组下的大功率车基本差不多(比如530LE的加速能力和530差不多,大众GTE和380TSI差不多)。但由于发动机在纯油模式或供油模式下需要带动电机定子一起旋转,所以后级的加速能力和高速油耗会高于燃油车,车重较重、配重不佳也会导致操控性不足(比如吉利和比亚迪的混动车会有明显的头重脚轻问题)。

4.P3结构

P3电机安装在变速箱和传动轴之间,这种布局注定了它一般适用于纵向发动机的车型。优点是传动比P2更直接,可以兼容更大功率的电机。缺点是加速时需要克服来自变速箱的阻力,同时由于发动机不是直联的,必须在P1或P0处额外增加一个电机来实现启停。

P3结构车辆驾驶经验:

具有P3结构的模型很少。在我测试过的车型中,只有森林人混动版采用了这种布局。由于电机功率比较小,这个电机在初期主要是作为辅助使用,但还是能明显感觉到电机介入快速直接,完全不需要等待,和P2结构略有不同。

5.P4结构(PHEV)

这种布局简单明了。驱动电机与发动机无关,安装在驱动桥上。几乎所有高性能车辆(宝马i8、法拉利SF90、保时捷918、勒芒原型车等。)以及需要实现四驱功能的混合动力SUV,在驱动桥上会有一个或两个电机。由于几乎没有体积限制,这台电机的功率将相当可观,足以推动车辆达到更高的速度。缺点是电机和发动机的工作会有明显的脱节感,需要车企之间更好的匹配。

结构模型的P4驾驶经验;

以沃尔沃T8和北极星1为例。它们在后轮轴上都有1-2台电机实现纯电动驱动,而前桥主要由燃油发动机驱动(燃油发动机通常由BSG电机或ISG电机辅助)。所以理论上这些车都是纯电动模式下的后驱,但是没有电的时候会变成前驱。前文中提到,加速时会有脱节感。这是因为电机的响应更快,而发动机的响应是需要时间的,在急速加速的时候就比较奇怪了。而雪铁龙C5天逸PHEV、比亚迪唐鑫能源等在P2、P4有电机的车型,驾驶体验更接近普通电动车,发动机占比有所降低。然而,缺点是车身比P4驱动电机的车型重,这使得它行驶缓慢。

6.ECVT车型(HEV、PHEV)

这也是目前最主流的HEV方案。本田i-mmd、丰田THS II(福特的方案和丰田差不多)、比亚迪dmi、长城的HEV都采用这种模式。不同的是,丰田和福特方案的发动机始终有动力输出到车轮,发动机所占比例更大,而以本田为首的ECVT离合方案的发动机在低速时运行在增程(发电机)模式,高速时采用发动机直驱模式。理论上本田的方案效率更高,但考验厂商的调整。

理论上这类车的驾驶体验是最好的,因为整个动力总成都是特别研发的,调校成熟度也比普通PHEV有大量“赚分”的车型要好。从丰田双擎到本田锐界混动再到自主品牌车型,我觉得每一款都可以放心买,而且从燃油经济性和整车完成度来说都是最完美的。

7.增程式

本周,我测试了两款增程车型,宝马i3和蓝兔自由行,在昨天开幕的天津车展上,日产也发布了搭载E-power增程混合动力的轩逸。增程车可以简单理解为搭载汽油发电机的电动汽车,但这并不完全准确。就大电池车型而言(如主流的李one、Free、宝马i3),增程器只在馈电模式下介入充电。对于混动轩逸等不支持充电的车型来说,增程器、电机、电池之间的匹配是非常复杂的,但这些都与驾驶者无关。就车身感觉来说,增程车100%=电动车。但是在动力供应的情况下,李one和Free的动力会大打折扣,增程器会变得很耗油。

混合动力是重点 揭秘奥迪Q5 hybrid底盘

    混合动力系统解析很久以前,混合动力这个词只是一个说法,很多人出于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的原因而轻蔑地关注它。近几年CT200h的销量出乎意料,本田CR-Z等车型也进入了混动市场。近日,奥迪Q5混动为国内混动市场增添了新的人才。我还是不在乎 展开全文

混合动力系统解析

很久以前,混合动力这个词只是一个说法,很多人出于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的原因而轻蔑地关注它。近几年CT200h的销量出乎意料,本田CR-Z等车型也进入了混动市场。近日,奥迪Q5混动为国内混动市场增添了新的人才。我还是不在乎他们的名字有多特别。我最好钻到车底下去看看。

●混合动力系统分析

在看到实车之前,我一直好奇作为动力系统电源的锂电池组的安装位置,所以第一站就直奔后备箱。不出所料,我看到了锂电池组,传统的备胎“消失”了。

除了大家熟悉的为车辆提供211马力的2.0TFSI发动机外,电动机还可以为车辆提供54马力。需要时,它们的最大功率可达245马力,最大扭矩为480牛米,远高于汽油版2.0T车型。油耗方面,7.4L/100km也比9.6L/100km的汽油版2.0T车型节省不少。

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车内动力系统在60公里/小时速度下提供的续航里程只有3公里。然而,在日常驾驶过程中,汽油机的介入非常敏感。无论是起步还是中途加速,即使你尽可能轻踩油门,一般汽油机都会第一时间介入。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汽油发动机一旦涉及到日常驾驶,就会完全取代电机,而不是两者共同的工作状态。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电池只会在慢速启动后的瞬间或极低速滑行时使用,因此3公里的续航里程实际上是完全足够的。

试驾内容:试试奥迪Q5 Hybrid quattro对于概念的猜测。

奥迪Q5混动采用德国ZF公司生产的8P70H变速箱,是专为混合动力系统生产的变速箱,电机也是一体式的。永磁电机除了作为电机和起动机使用外,还可以在车辆制动时作为发电机给锂电池组充电。

锂电池反复充放电、逆变器电流频繁变化、电机高速运转都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可靠的冷却系统必不可少。电机由水冷系统冷却,逆变器由风冷系统冷却,而最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组有两个冷却系统。首先,在低负载下,空调制系统提供的冷空气对电池组进行冷却;当负载较高时,制冷剂被单独的后蒸发箱蒸发,以吸收电池组散发的热量。

前、后悬架解析

●前后悬架分析

根据官方信息,奥迪将Q5混动的前悬架称为五连杆独立悬架。让我给你看看它的结构。

传统的下摆臂被“拆分”成两个控制臂,下前臂和下后臂。这种设计可以使前轮转向更加灵活,获得更小的转向半径。下控制臂的枢轴倾斜设置,可以承受车身的纵向力。除此之外,除了防侧倾杆,其他所有的控制臂都是铝制的,从而达到了轻量化的目的。

两个上控制臂通过铝制支架安装在塔顶,与A4L的结构一致。

传统的转向器布置在变速箱上方,准确的说是防火墙内部,转向杆通过拉动车轮轴承座的顶部来实现车轮的转动。奥迪Q5混动将转向器下移。基于转向机安装位置的改变,整个前悬架可以向前移动,这显然考虑到了车辆的操控性能。此时,转向杆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参与车轮定位。

奥迪称其后悬架为梯形多连杆结构,由H型控制臂、上控制臂和前控制臂组成。除了前控制臂,Q5混动的后悬架采用更轻的铝制成,所以车轮上的负荷会减轻。减震器穿过H型控制臂之间,固定在铝制轴承座上,与之配合的减震器弹簧也直接作用在轴承座上。前控制臂为钢制,但设计在中间空模式,重量不大。与上控制臂在水平面呈梯形,故称梯形多连杆独立悬架。

不只是混合动力 试驾本田CR-Z运动跑车

    车型背景及外观当本田决定量产CR-Z的时候,全世界的VTEC粉丝都泪流满面,因为本田的旋风回来了。 在介绍本田CR-Z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曾经非常受欢迎的CR-X。本田CR-X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轮驱动和移动车 展开全文

车型背景及外观

当本田决定量产CR-Z的时候,全世界的VTEC粉丝都泪流满面,因为本田的旋风回来了。

在介绍本田CR-Z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曾经非常受欢迎的CR-X。本田CR-X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轮驱动和移动车身为卖点,但它仍然是一款紧凑型车,从本田思域CR-X的全称就可以看出,从1983年到1988年,本田CR-X的市场覆盖了美国、欧洲等全球主要市场,动力也从58马力的1.3L发动机逐渐升级为135马力的1.6L发动机。

第二代本田CR-X继承了1988年至1991年生产的第一代的车身结构和运动风格。事实上,第二代本田CR-X凭借其强大的发动机为自己赢得了“白色旋风”的称号。尤其是在日本市场搭载代号为B16A1的1.6L VTEC发动机的本田CR-X,成为VTEC家族最知名的车型之一,让全球无数性能迷为之疯狂。不幸的是,在后来的几年里,本田的VTEC性能车逐渐消亡。

本田近年来的造车计划可谓谨慎。退出F1等赛事后,大排量和跑车被全盘拒绝,人车被吸纳。目前只有英国生产的民用型-R 是本田汽车系统中的小钢炮。所以,听到本田计划量产CR-Z的消息后,我们更加惊讶了。

作为一款不同于本田目前造车理念的跑车,本田CR-Z的诞生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21年洛杉矶车展上,本田就发布了混动概念车Remix——这款概念车就是本田CR-Z的原型车,在2021年日内瓦车展上,本田发布了Small Hybrid Sports概念车,这也是本田为了测试市场而采取的策略。在良好的反馈下,本田CEO福井威夫在2021年10月的东京国际车展上,亲自向全世界介绍了一款名为CR-Z的概念车,并宣布量产车型正在密集开发中。

在本田踌躇满志的时候,一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的销量和利润直线下降,本田也未能幸免。好在本田没有砍掉CR-Z的R&D计划,并在2021年末宣布将在2010年量产销售CR-Z,销售范围与CR-X全球一致。

根据本田的说法,“CR-Z”代表“紧凑型复兴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本田CR-Z的造车理念。紧凑级是本田CR-Z的市场定位,复兴和起点是本田CR-Z的历史使命,此外,本田CR-Z最重要的名片是混合动力,它使用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组合来驱动这款小型跑车。

前脸上,本田CR-Z采用了“大嘴”的设计元素,这在本田车系中还是第一次。车头突而饱满,搭配“大嘴”网状格栅,充满概念气息,颇似奥迪R8。本田CR-Z的前脸比较简洁,大灯是常规的钻石轮廓,类似于现在的思域,但是更加动感和时尚。一体式保险杠完全融入前脸,没有明显的边界。前脸底部的进气格栅和雾灯是标准的跑车风格,本田CR-Z天生就有一个完全概念性的前脸空。

来到车身后部,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本田CR-Z和本田Insight的相似之处。近乎垂直的行李厢门与后窗形成锐角,角落内嵌LED刹车灯。尾灯采用锐利的三角形轮廓,三排led平行分布,运动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本田CR-Z的后保险杠非常宽,与后翼子板融为一体。后保险杠下方是黑色扩散器装饰条,这也是标准的跑车配置。

来到侧面,从车身比例可以看到本田CR-X的影子。双门设计让本田CR-Z看起来又矮又瘦,上扬的腰线跨过车门。侧窗也是有角度的,但是突出的B柱破坏了整体美感。

内饰及驾驶表现

尺寸方面,本田CR-Z长4080毫米,宽1740毫米,高1395毫米,轴距2435毫米。这个尺寸完全是A级车的标准,但是跑车的魅力并没有被紧凑的车身所掩盖。

坐在本田CR-Z的帆布座椅上,我们立刻被科幻驾驶室所吸引。除了方向盘是“正常”设计外,本田CR-Z完全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以驾驶员座椅为中心的仪表盘呈对称分布,就像战斗机仪表一样,左右各有一个菱形空出风口,底部有多功能按钮。仪表盘采用全数字显示,单缸造型像火箭发动机喷嘴一样冲击驾驶员眼球。由于仪表盘太宽,中控台上的多媒体显示屏相隔较远,阅读起来会不方便。本田CR-Z车内饰配色干净整洁,但整体用料太低档,车内全是塑料味面板,只有内门板镀铬扶手让我们满意。

本田CR-Z的帆布座椅很宽,乘坐起来比较柔软,圆柱形的侧向支撑很好。座椅上的“侧气囊”标签提醒我们,本田CR-Z标配了侧气囊。头部空充足,视野与本田思域非常相似。

本田CR-Z采用的是双座设计,后排的塑料储物格与座椅相似,几乎把我们的眼睛给弄糊涂了。正如两个座位的储物格非常宽大,大大增强了车空房的实用性。放下后储物格后,本田CR-Z有一个地面平整的行李厢,可以容纳大件行李。

排量为1.5L的I-VTEC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本田IMA混合动力系统共同构成了本田CR-Z的动力系统,6000转时峰值功率为91kw,5速手动变速箱从1000转到1500转时峰值扭矩为174Nm,CVT无级变速箱峰值扭矩为167Nm。

我们测试了无级变速器模型。在IMA电动系统的帮助下,本田CR-Z可以在如此低的速度范围内输出峰值扭矩,这对于常规跑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电机的扭矩输出可以从启动转速开始,这与汽油机的特性完全不同。试驾过程中,本田CR-Z的低扭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动机刚怠速后,推背的感觉就强烈地传递到了车身上,这与传统跑车需要用大脚猛踩油门才能快速加速完全不同。

CVT变速箱也被本田的工程师们高度智能化,充分利用低扭矩和高转速产生加速快感,无级变速的平顺性也为这款跑车增添了不少看点。CVT仅重1236kg,轻取的车身让本田CR-Z的动力特性像本田CR-X一样灵活,但由于低扭矩太强,本田CR-Z的转向不足现象尤为严重。

本田CR-Z堪称新世纪本田CR-X,小巧轻便,运动感十足。加上混合动力系统的引入,本田CR-Z拥有非凡的动力特性。同样帅气的外观,不一样的科幻内饰,还有更强大的动力系统,让我们感叹,小白旋风真的回来了。

网友还关注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