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华晨宝马近2万名员工(包括厂内供应商合作企业员工)按计划返岗,沈阳这个宝马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正式复工。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目前全国汽车企业都在陆续复工,冰冻了近一个月的汽车市场正式启动,中国车市的销量保卫战也由此打响。此前,业内的预测是市场下滑的态势今年得到控制,销量稳定在2500万辆左右,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底线吗?
几天前,广东佛山市打响了救市的第一炮。 按照出台的新政策: 佛山号牌车主凭借旧车售卖发票或汽车报废注销证明购买新车,每辆车的补助金额为3000元;对同一消费者一次性购买的大、中、重型客运、载货汽车(车辆单价不少于50万元)达到5台及以上,每辆车补助可达5000元;如消费者购买新车,补助金额为2000元。(上述三类情况不可重复享受补助)
当然,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疫情在月底前基本控制,3月开始全面复工,实行动态防疫,否则很多中小企业可能会撑不下去,大量工薪阶层收入税减,对车市也是利空的。二是所有的利好政策要尽快全面释放,否则会引起消费者的持币观情绪。 另外,目前还有两个对用车者利好的消息,一是从2月17日起收费公路开始免费(至疫情结束,暂时没有时间表),二是油价也处于下降通道,95号汽车降到7元以内。这些都降低了汽车使用成本。 综合来看,对于有购车需求的人,今年反而是一个抄底的好机会。 就像股市,新年开盘暴跌,随后就进入“小牛”一样,相信2020年守住2500万辆的底线可期。
本来寄希望于2月把销量追回来,结果出现了巨大的“黑天鹅”,考虑到厂商最近几天才复工,所以2月销量数据一定会非常难看,参照去年148万台的销量,可能会少卖100万辆车。按目前的态势,3月也不会完全恢复正常,因为就算厂家能复工,很多关键零部件在湖北,完全复工也要等些时间,不久前就出现过北京奔驰因为天津的供应商不复工而无法开工的情况,所以整个一季度车市肯定会拖全年的后腿,业内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
决策层自然深知其中利害,目前已经决定救市,并已经多次吹风,救市信号非常清晰。不久前,决策层就提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2月20日,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称,将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措施,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

目前决策层也有明显的鼓励放开限购的倾向,广州和深圳已经表示2020年还会增加配额,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但是,像北京、上海交通拥堵和环保压力仍然巨大,所以政策也不会“一刀切”。北京的限购政策可能不会放松,但是会增加一些指标,尤其是新能源指标。
2020年,北京牌照配额为10万个,其中燃油车4万,新能源汽车6万。 但截至2019年12月8日,北京市燃油车牌照申请数量为341万,新能源车牌照申请数量为47万,需求远超供给,所以北京提供更多配额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今年或是抄底购车良机 汽车属于大宗消费品,因为疫情消费会延后,但是不会消失,所以汽车销量的损失不像餐饮、旅游等行业那样无法挽回。对此,汽车企业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只要有政策支持,市场会出现“前低后高”的局面,稳住2500万的底线并非不可能。 从消费者的角度,短期内会对公共交通有畏惧情绪,这种状态会持续较长时间,所以有条件的人会更坚定买车的决心。而汽车厂家也在车内健康防护上下功夫,在技术层面给人更强的安全感,比如吉利推出的“全方位健康汽车”技术,拥有N95口罩级防护能力。所以,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消费者买车的欲望会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