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购车指南 / 车市行情
 
东风从泥足巨人到铁铸强人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robert

[02-9-25 14:58] 作者:徐茂昌/解放日报


  9月19日钓鱼台国宾馆“东风”劲吹。

  这一天,东风汽车与日产汽车联手上演了一台合资大戏,其规模和深度对中国汽车业而言堪称“史无前例”。

  9月19日下午,中日两大汽车巨头——东风与日产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全面合
作协议,宣布双方将组建总投资达171亿元人民币、拥有全系列汽车产品的新东风汽车公司。最终目标,“东风汽车”将成为一家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

  这绝对是个爆炸性新闻,是个可以在报端尽情挥洒的题材。然而,当每周一期的本刊今日出刊时,同一消息已铺天盖地覆盖了全国各大小媒体,我们还能写些什么?走出钓鱼台国宾馆匆匆赶班机返回上海时,记者一直在寻思。满脑子晃动着“东风”两个字——它的过去与现在,它的点点滴滴,便想留下这些略为纷乱的感觉。于是,信笔涂下了四个字——“东风印象”。

  因为没有去过东风,最初的印象都来自传闻。知道它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知道它生产的“东风”卡车非常有名;也知道它一度十分困难,囊中羞涩到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拖欠了好几个月。

  看过许多关于东风的报道,偶然也接触过一些东风职工,心中总抹不去“东风”传统国有企业的影子。转型期的国有企业,几乎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已突围猛进,有的在继续徘徊,有的则被时代潮流无情地淘汰了。东风属于哪一类,靠远远地观察是很难辨清的。

  也一直有这样的感觉:“东风”离我们很遥远,不仅是空间距离,也有心理距离,因为我们一直无法得到直接来自东风公司的消息。感觉到他们是中央直属大企业,大概只看重中央所在地的记者,而并不把上海记者放在眼里。

  直至今年1月,记者参加神龙汽车公司在成都举行的2002年商务年会、近距离接触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时,才知道东风远不是想象中的东风,也许东风在变,而我们还没有跟上她变化的脚步。那天苗圩总经理作完大会报告,记者上前与他交换名片,当他一看到“解放日报”几个字便欣然说:“你们办的汽车周刊我几乎每期都看,办得不错。”随后又诙谐地说:“可惜大多是登上海的,报道我们东风公司的太少了。哦,当然我们能够理解。”

  完全出乎意料,原来苗总很在乎上海的媒体,心中甚至还有我们这份《汽车周刊》。可能心灵的沟通有时只需要几句话。此前听他作报告,感觉到这位老总很实在、稳健,也很干练;直接的交谈,更使我感到他是个视野、胸襟都很开阔的领军人物。他是在东风公司濒临困境之际上任的,这几年东风公司突然如睡狮初醒频传捷报,他显然是起了核心主帅作用。

  就在那次会议之后,感觉到东风真的在狂飙突进,在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地发展。正如那次会上苗总所宣称的,这几年是东风历史上最好的几年。事实证明这并非虚言,从1997年开始恢复性增长、1999年遏住效益下滑后,东风公司连续几年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势头。去年销售汽车265000辆,实现利润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0%和81%;今年增势更猛,其中上半年销售量较2001年同期增长44.6%,利润已超过2001年全年。

  无从细究这些骄人业绩是如何取得的,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东风谋求发展不是靠传统意义上的“大干快上”,而是在进行现代化、国际化运作。收购广州云豹厂之后与台湾裕隆合作、引进日产技术,组建了风神汽车公司,打出了一个新的品牌;将原悦达起亚收纳门下,组成东风悦达起亚公司,抢占了经济型轿车的一块地盘;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签署扩大合作协议,由东风雪铁龙提升为东风与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合作,将合资企业的资本增加10亿元,同时引进标致系列产品建立了两个品牌销售公司;在广东与广州汽车集团、日本本田三方合作,即将建立年产5万辆规模的Honda轿车出口基地……围绕资产运作、国际合作屡屡出招,使我们看到东风正在融入世界,她已经不再是习惯传统轨道上运行的国有企业,而正在向一个现代国际化企业的目标奋进。

  然而,这一切还仅仅是铺垫而已。9月19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与日产的签约,才真正是“石破天惊”的一招。这一天,记者置身国宾馆亲眼目击了一个新汽车“巨人”的诞生。

  在一片闪光灯的追拥下,苗圩总经理和日产的“鹰眼总裁”卡洛斯·戈恩走上了讲台。他们为中外记者描绘了一幅未来新东风公司气势磅礴的发展图景。

  ——东风与日产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协力打造国内首家拥有全系列卡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产品的中外合资企业,力争10年内产能达到90万台,共同建立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

  ——东风、日产将为新东风公司各出资85.5亿元人民币(东风以资产计价值)。作为合作伙伴,日产将给新公司带来其全球范围内的品牌优质、技术实力、更丰富的产品;除直接投资人民币85.5亿元外,还将在2006年前投资200亿至300亿日元专门用于中国产品的开发。东风将带给新东风汽车公司其国内知名品牌、商用车良好的销售业绩、现有的强大生产设施、优秀的人力资源以及不断增长、覆盖面广的汽车经销网络。

  ——新“东风汽车”2006年的年销售目标为55万台,其中33万台为商用车,22万台为乘用车。客车和卡车将在东风的现有工厂如十堰和襄樊的工厂生产,使用东风品牌。新公司生产的所有乘用车,包括小型和中型的经济型、家用型和豪华型轿车以及多用途车MPV,都将使用日产品牌,并在东风襄樊工厂和广州花都工厂生产。除蓝鸟轿车外,至2006年,新“东风汽车”还将在当地生产6种从日产引进的乘用车,2003年开始生产“阳光”Sunny。

  苗圩这样形容这个新崛起的汽车巨人,他说,这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从规模和深度上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日产总裁戈恩也不禁为这一豪举所陶醉而介绍说,这是日产在海外市场最大的投资项目,和这一项目最接近的,就数2000年11月日产在美国密西西比投资13亿美元建立的工厂了。

  经过谈判桌前14个月的的磋商、争执,一个新东风公司终于破茧而出。似魔术师点石成金一样,东风转瞬之间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走国际合作、产业重组发展路子的结果,显然这也是苗圩和东风的决策者们“蓄谋已久”的产物。

  东风公司经过3年复兴已经“旧貌变新颜”。但苗圩他们的志向岂止如此,更大的目标是要建成一个世界级的东风汽车集团,而最佳途径便是与外资合作,主动融入到世界汽车工业重组中去。于是便有了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于是,苗圩也可以无保留地袒露他自己的心声:东风与日产合资,“它将有助于东风迅速做强做大,促使其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的提升”。

  毕竟这还只是第一步。告别了泥足巨人的昨天,东风的明天能否真正成为钢铁般的强人,还需要拭目以待。相信期望是不会落空的。

  相关链接

  东风日产合资企业

  新公司名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公司资本结构:各出资85.5亿元人民币,其中东风投入资产,日产投入资金;注册资金为171亿元人民币产品:包括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大系列,商用车采用东风品牌,乘用车采用日产品牌(NISSAN)产销目标:到2006年年销售55万台车,其中33万台为商用车,22万台为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15%。

  东风

  创立于1969年的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政府明确重点支持的汽车行业三大集团之一。目前,公司拥有子企业120多个,员工12万余人,产品系列涵盖重型、中型、轻型卡车、客车及乘用车。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湖北省的十堰、襄樊、武汉和广东省的广州。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约50%是商用车(不包括客车),东风占有17%的市场份额。

  日产

  日产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通过全球运作,日产汽车公司已在全世界17个国家拥有21个制造中心,年产总量约240万辆汽车,在全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汽车。

  日产进入中国后,在郑州设立合资公司生产皮卡车,与风神汽车合作完成了风神蓝鸟II型的市场导入。还从日本进口风度、阳光等普及型汽车到中国。

  新闻人物

  苗圩

  1955年5月出生1982年于合肥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历任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销售部经理、生产司副司长、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副总工程师、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现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3年前苗圩出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当时东风公司正处于困难之中。在苗圩的带领下,近两年来东风汽车逐渐走出困境,产值利润直线上升。上半年,东风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6%,利润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卡洛斯·戈恩

  现任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CEO,在国际汽车界有“成本杀手”之称。他是《商业周刊》2000年全球排名第4的十佳管理奇才。

  戈恩1999年接任日产总裁一职时,日产这个曾是日本最辉煌的汽车公司正处在“死亡”边缘。戈恩上任后开始了影响深远的“日产复兴计划”,只用一年多时间就使得连续9年亏损的日产公司在2000年赢利27亿美元,创造了一个奇迹。日产汽车的大股东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已宣布,2005年戈恩将接任雷诺总裁。

[1]

 



相关文章:

·走过崎岖实现复兴——东风日产合作的台前幕后
·东风日产全面合作 推动力其实来自政府
·东风日产与金三角计划
·日产如何“借东风”
·东风日产合资带来什么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