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有关“非典”的新闻铺天盖地,有一个消息夹杂在报章间同样引人关注:“截至5月8日,北京共核发临时车牌3003个”“北京新车平均一天上牌1000个。”实际情况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火爆。“因为全年都很火,你不能说是对‘非典’的担忧才让车市火起来”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总经理苏晖对记者称“4月份完成的4330辆和去年井喷时相比,也只是持平。”汽车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贾新光则算了一下“哪怕是按照每天1000个牌计算,全年高低峰平衡之后,一年也就是30万辆,不算太多。”
“非典”是暂时的,车市的变化却是随时的,尽管人们对交通工具安全的考虑加快了买车的步伐,但“非典”之后的车市会留下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从亚运村、北方等汽车交易市场上,众多直接掏钱买车的人身上反应出来的,因为很多原本经济实力不足的人也加入了买车的行列,这种提前释放的潜能会不会造成“非典”后车市的冷清?“非典”之后促进的健康新生活方式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人的汽车生活呢?
消费将在10万元档持续释放
把“非典”和汽车文化挂钩虽然有些牵强,但它肯定是一个诱因,让人们开始考虑私家汽车这种惟一点到点,而且拥有相对独立空间的交通工具到底意味着什么。
车市在“非典”过后,仍会持续增长几个月,消费潜能也会持续释放,这已经成为专家们的普遍意见。贾新光分析“‘非典’过后,一些在行为受限的日子里难耐寂寞的人会考虑提前买车,从而掀起第二波消费高潮。”业内著名撰稿人钟师称,“制造业和服务业都想把失去的时间和损失补回来,完成设定的业务目标。公务、商务购车应该恢复正常,私人购车应该更旺,因为通过‘非典’事件的‘洗脑’,消费者对车的认识有了更新,私车一些被认为是多余的功能这时得以彰显。原先持币待购群体虽然被提前掏空,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被催醒了,补充到销量中去。”种种事实还验证了10万元档新车对“金字塔底”消费者的强大吸引力,因为消费推动主要是在这个级别的车型上。更有意思的是,发生在“非典”期间的价格战不再为人关注了,贾新光称:“帕萨特跳水是受高端市场的奥迪A4、新雅阁3.0的影响,赛欧则缘于菱帅的市场压力。但由于是‘非典’时期,降价作用大打折扣,买车的人目的明确,就是为保障安全,躲避‘非典’。”
与此同时,营销人员也悄然适应着。苏晖称“非典”让经销商加快了工作效率,有三分之一的经销商在库房先向消费者交了车,而没有像过去那样办完所有手续才交车。为避免到场咨询,网络咨询也在流行,据介绍仅3月底到5月8日,北亚车市网站的访问量就达到创纪录的8万多人。吉利经销商特别推出的送车上门服务,据称也受到欢迎。
当然,车市并不是只有上涨这一种可能,车商和汽车厂也并非只有机遇,没有风险。苏晖认为增长和冷淡两种可能都存在。“许多人经济能力不够,他去借钱,然后再贷款,就是要买上车,这等于提前把消费能量释放掉了。”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