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

梦想与梦魇共存 危机下的巴西汽车产业

2016-08-25 00:04:00 来源: PCauto 作者:赵婷婷、黄恒乐
手机看

● 巴西自主品牌的梦魇

  虽然巴西自主品牌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毫无话语权,但其实巴西汽车工业也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期。特别在二战结束的十余年里,欧洲与亚洲仍处在民不聊生的困难时期,温饱未能解决又谈何汽车。巴西则完全不同,虽然当年它“躲过了”两次工业革命,却又躲过了邪恶轴心国的摧残。

  在下方的资料中,我们会提到数个主流巴西自主品牌,其中Agrale、Puma、Engesa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Busscar和Marcopolo更是上世纪40年代的老厂,不过它们之中的大多数都已关门大吉。

  巴西自主品牌依然没能走完技术引进和仿制的初级阶段,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严重跟不上国际潮流,基本处在小批量自产自销的尴尬境地。

%u5DF4%u897F%u6C7D%u8F66

 

● 巴西主流自主品牌一览

  1、TAC

TAC_Stark

  TAC汽车,全名Tecnologia Automotiva Catarinense,2004年由Adolfo Cesar创立于巴西圣卡塔琳娜州茹安维尔市(Joinville)。

TAC_Stark

  在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BNDES)的资金支持,以及葡萄牙Datasul公司的技术支持下,TAC汽车经过4年的研发,生产处其至今唯一的产品TAC Stark轻型越野车,而其实TAC的大部分零部件均产于Marcopolo的子公司。

TAC_Stark

  TAC Stark采用2.3T涡轮增压柴油动力,这款机器由菲亚特原装进口,这也意味着TAC完全没有发动机研发和制造能力。TAC Stark全长4083mm,轴距2540mm,标准硬派越野车设定,标配四驱系统,空重达到了1650kg,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值得一提的是,TAC Stark还曾经用于出口。

  2、Troller

Troller

  创建于1995年的Troller,全称Troller Veículos Especiais,名字来源于英文单词Troll(拖钩)。值得一提的是,Troller是一个纯正的巴西自主“品牌”,因为仅有品牌是自主的,在生产出第一款皮卡之后就已迅速转投福特旗下。

Troller

  创始人Rogério Farias在1996年发布出第一款原型车之后,便在1997年把公司卖给了福特公司。这时Troller旗下唯一的产品是Pantanal皮卡车,搭载2.8L柴油机,在2006-2008年间只生产了77辆就停产了。

Troller

  1999年,Troller才正式建厂(之前的Pantanal是无正式厂房的情况下敲打出来的),并投产了搭载汽油动力的Troller T4S越野车,以及随后诞生的主力车型Troller T4。Troller T4搭载3.0T V6涡轮增压柴油机,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所有技术均来自于福特。

  3、Agrale

Agrale

  Agrale是一家拥有超过半世纪历史的巴西本土军工企业,于1962年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创立,如今主营军用车、商用车、发动机、拖拉机、摩托车的设计与制造。

Agrale

  Agrale Marruá(Agrale野公牛)是巴西在乘用车领域的主力作品,其技术来源于1993年破产的巴西自主品牌Engesa。经过大量现代化技术改进,2005年投入量产的Agrale Marruá在拉美多个国家的军队服役,并有少量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中运作。.

Agrale

  Agrale Marruá搭载2.8T涡轮增压四缸柴油机,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它可以被改装成多种用途的车型,如突击车、迫击炮车、运兵车、通讯车、指挥车、救护车。

  4、Marcopolo

Marcopolo

  Marcopolo(马可波罗)是巴西人的骄傲,久负盛名的老牌商用车制造厂。Marcopolo在1949年创立(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汽车工业呢),目前在阿根廷、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印度、墨西哥和南非设有生产基地,巴西本土工厂则多达4个。

Marcopolo

  Marcopolo生产的面包车、城际长途大巴、城市通勤客车等车型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还有一定数量在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运营。早在2002年,Marcopolo就已在常州设立了办事处,2005年成立全资子公司,目前已有一部分技术转让到了中国企业中来。

Marcopolo

  Marcopolo创立之时,只有8名投资人和15名员工,生产汽车全靠手工。如今的Marcopolo已有两万余名雇员,市值16亿美元(2013年数据)。

  5、Puma(已倒闭)

Puma

  不跟您开玩笑,巴西真的有跑车自主品牌,而且还不是吉利美人豹那种等级的坑爹货。Puma汽车于1966年创立,一直坚持到1995年才关门大吉,2006年随即在南非重启工厂,一直生产至今。最近他们在研发纯电动超跑,毫无前途的破烂玩意……

Puma

  Puma的前身是DKW-Malzoni,德国DKW与巴西Vemag两家公司合资的作品,曾经在巴西以代工大众品牌车型过日子。后来牛逼大发了,开始自行研制车子,上图这台1972年投产的Puma GT Coupe就是其杰作,据悉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兰博基尼Miura。值得一提的是,Puma在那一年的总产量仅为484辆。

Puma

  同年量产的还有一台很美国风的Puma GTB,搭载4.1L直列六缸雪佛兰进口汽油机,4速手动变速箱负责把动力输送到两个后轮上。后来,巴西人还把那台发动机改成了4.0L乙醇燃料机型。Puma GTB有S1到S4四个型号,每一个生产了数百台。

  6、Gurgel(已倒闭)

Gurgel

  Gurgel由巴西人João do Amaral Gurgel于1969年创立,专注打造轻型越野车辆。Gurgel的早期车型基本都由第一代大众甲壳虫的底盘打造而成。

Gurgel

  Gurgel G-15是其经典之作,而真正让大家咋舌的是G-15的超级变形版本X-15(上图)。这款1979年诞生的超级面包车能装载7名乘客,或者2名乘客加上500kg负载。后来Grugel还研发了更变态的G-15L终极版本,140L超大油箱,1吨负载能力,完胜路上能见到的任何轻型车。

Gurgel

  1987年9月7日,对于巴西而言意义非凡的一天,他们称之为“巴西技术独立日”。这一天,一台完全由巴西人自行设计的、名为Gurgel BR-800的巴西自主品牌轻型车正式发布。BR-800采用双缸汽油机,有0.65L和0.8L两个排量可选,基本可以算是大众甲壳虫的山寨版。Gurgel BR-800在1988年投入市售,售价为5000美元,此外还得另付5000美元购买Gurgel汽车公司的750股,算下来比同一年在售的雪佛兰Chevette超级跑车还贵三成。凭借如此出色的智商,Gurgel汽车成功在1994年关门大吉,如今仅剩的余孽在做进口三轮车的业务。

  7、Engesa(已倒闭)

Engesa

  Engesa是1963年创立的老牌车企,主营军用车辆,供弱鸡的巴西军队使用。Engesa的全称为Engenheiros Especializados,大靠山是巴西政府的农业部与国防部。Engesa建立初期的任务是捡破烂,负责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之后损坏的装甲车辆进行回收、修复、改装,玩溜了之后开始自行研发新品。

Engesa

  刚刚我们提到过Engesa这家公司为Agrale Marruá车型铺平的量产的道路,而在Engesa时期,这台车的名字就叫Engesa 4(上图),代表四轮驱动,仅此而已。

Engesa

  Engesa不仅是一家军用车制造商,还是一堆巴西本土公司的老大,它操控着巴西的众多命脉,包括电子、铁路等产业,产品出口至全球37多个国家。1993年,因为经营不善,Engesa公司在伊拉克的业务亏下了2亿美元,最终宣告破产。(开玩笑,咱国企亏20亿美元都没喊过痛……)

  8、Busscar(已倒闭)

Busscar

  Busscar同样是老牌企业,1946年创立于巴西圣卡塔琳娜州茹安维尔市(Joinville),主营长途大巴、观光大巴和无轨电车,鼎盛时期厂区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Busscar

  创立初期,Busscar使用雪佛兰的客车底盘与当地的木头,生产了一台木制框架的客车。1987年,Busscar开始制造市内通勤客车,并且制造出巴西第一辆全铝车身的客车。

Busscar

  鼎盛时期的Busscar拥有超过5000名雇员,旗下5家企业,并在阿根廷、古巴、墨西哥、挪威、委内瑞拉等国设有分公司,多达三成的产品出口海外。进入新世纪之后,Busscar的技术逐渐跟不上时代,最终于2012年倒闭。

 

● 编辑结语:

  巴西拥有2亿人口,不仅是南美洲最大最发达的国家,还是南美洲最有消费能力、最具发展前景的国家。巴西汽车产业拥有众多特点:外资垄断、主打乙醇燃料/小排量/自吸、自产自销为主、购车价格高昂、二手车市火爆、自主品牌疲弱。

巴西汽车

  归根到底,巴西汽车产业的最大特点是,虽然体量庞大,却是一个完全无话语权的老旧车型倾销地、本土特色车型生产地。巴西是一个有梦想有激情的国度,但也是一个正在经历着梦魇且不知何时才能解脱的国度。

(图/文:太平洋汽车网 赵婷婷、黄恒乐)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