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提问

心中的圣地(126)——波密到林芝

太平洋站长甲 2023-05-21

心中的圣地(126)——波密到林芝

1个回答
  • volcano-911 2023-05-21

    波密到林芝,是西藏地区最美的路段之一,也是进藏人员最多的路线。

    我们从昆明一路过来,因为疫情的原因,遇到的进藏 旅游 车辆比较少,在这一段,相对就多了起来吗,而且各种交通工具都有。看看我们前面的这两位摩托手,这车,这人,这装扮,够酷!

    还有比他们更有有意思的,在我们前面行驶着的一辆车,借助车上厚厚的浮灰,绘了一张地图,仔细看了看,居然和我们行走的路线是相同的!可我们在路上并没遇到他们啊,看来是我们走得比较快,过了波密后我们追上了他们。

    这是一辆来自武汉的车,经历了那场疫情劫难之后,终于可以出来耍了!也许和我的想法一样,此时,走滇藏线是最为安全的。英雄所见略同啊!哈哈!

    在这一段,车辆明显多了起来,这也是西藏地区车流最多的线路了。

    前面这辆车是鲁D牌照,是来自枣庄的,这可是我们徐州的邻居呢。走到了现在,终于看到了外地自驾车辆开始陆续进藏了。

    这也是武汉的车,看来武汉出来的车不少。不光有车流,还有人在徒步,不知是要去哪里。我们的车满员,不然可以带她一段。之前几次进藏,就经常带人,这次是没办法了。

    前面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通麦大桥。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著名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这座大桥我也经过了几个“版本”,目前在同样的位置还分布着不同 历史 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现在通车的通麦特大桥为单塔斜跨大桥,原来的两座已经暂停了机动车辆的通行。

    现在的这座大桥比我前面两次经过时的大桥要气派和坚固了很多,现在的这座桥命名为通麦特大桥。之前的两座能够通车的桥叫做通麦大桥。

    仅仅从桥面的宽度就可以称得上“特大”两个字。之前走过的大桥,宽度只有现在的一半,第一次2007年经过的大桥只允许单车通行。

    现在通过通麦特大桥,与在内地经过的公路桥没有两样感觉。

    从通麦大桥的建设 历史 ,就可看出藏地公路的建设历程。

    第一座通麦大桥于1950年代修建,2000年被易贡湖大溃坝冲毁。2000年4月9日西藏易贡湖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特别是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后,原有的一座永久性的钢筋水泥浇筑的大桥及附近的一些公路被冲毁,川藏南线交通完全中断,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当时连远在墨脱县背崩乡的雅江解放大桥也被冲毁。

    通麦大桥是一座保通性工程,该桥的建成,使中断的318国道得以畅通。没有通麦大桥,就无法保障318国道的畅通。冲毁的通麦大桥再次建成后,每次只允许两部车同时过桥,车辆过桥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整个铁索桥都在颤抖。出于安全考虑,当时不允许对通麦大桥拍照。如今原有的双塔双跨大桥已经暂停了机动车辆通行。第二座通麦大桥建成后,于2013、2015年连续出现故障。第三座通麦大桥建成于2015年底, 大桥设计为单塔单跨跨自锚式空间主索悬索桥,跨越帕隆藏布为单塔的支流易贡藏布,全长415.8米,主跨为256米,高59.5米。

    车子开过通麦特大桥后,我让传奇停了车,我想记录下不同的几座通麦大桥。可当我下车走向江边后,发现除了能看到特大桥外,之前的那两座桥根本就看不到了,全部被江边的植物给遮挡住了。而且越往江边走,位置越低,越是看不到下面的桥体。

    只能在树枝的缝隙中,隐约看到老大桥的一点点影子。看来只有用无人机航拍才能看清楚全貌。通麦悬索吊桥、 汽车 保通便桥和新建的256米单跨单塔悬索桥,三桥并列,已经成为西藏公路交通发展的见证。可惜我所在的角度,没法看清楚并列的三座桥,想回看老桥的愿望没能得以实现。

    那就好好记下这座通麦特大桥的样貌吧。

    从通麦大桥开始,通麦镇-排龙乡的14公里路段,号称"通麦坟场"。有的人统称这里为通麦天险,曾是川藏公路南线最险的一段路。当年我曾走过这一段,波密县城和林芝县鲁朗镇之间,14公里路程平均要走两个小时左右。

    这里号称是"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甘肃省舟曲县号称亚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川藏难,难于上西天",最难的路段就是这里。川藏南线,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高山滚石难以预料,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加之路窄导致错车的空间极小,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据说,建成通车后,已经发生了数千起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

    针对这个“死亡地段”,建设者们不断对道路进行整治改建,通麦天险这个"肠梗阻""卡脖子"路段的改建工程于2012年底-2016年4月进行,总投资近15亿元,建成了"五隧两桥"。原来二十来公里的路缩短为5公里多,通过时间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这里再也没有了死亡威胁,且安全便捷。

    开车通行在隧道中,不仅遭遇不了泥石流塌方的威胁,也看不到悬崖上裸露的山体,从人的心理感觉上也安全了很多。

    在这一段路上,隧道一个接着一个,五条隧道几乎是连着的,以此保障了这段路的安全通行。

    前面,在帕隆藏布江上,又见一座大桥—迫龙(帕隆)沟特大桥。这座迫龙(帕隆)沟特大桥飞跨在迫龙藏布大峡谷,汹涌的易贡藏布上,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迫龙沟特大桥为西藏自治区内最大的公路双塔斜拉桥,大桥全长743米,桥跨布置为:156米 +430米 +156米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边跨为混凝土主梁,中跨为钢混组合梁。其中1号索塔高146.7米,2号索塔高139.7米,桥面以上塔柱为A型,桥面以下合并为单柱形式,下部采用群桩基础。于2015年11月26日12点15分完成合龙。

    它所在的国道318通麦至105道班段以及102滑坡群是川藏公路自然灾害多发路段,易发塌方和滑坡,致使路基损毁严重。加之这一路段的通麦大桥是单行道,过往车辆必须单车错时通过,时常造成交通阻塞。2016年4月13日,已建成的国道318线川藏公路102滑坡群和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车,这标志着通麦天险路段全部贯通,从此天险不再险!

    转摘几张网图,看看以前这里的道路状况。由此可见当年的这段天险之路是多么的险!

    2003年7月21日,来自北京的骑行者经过通麦天险时被飞石砸中头部,不治身亡。2012年6月16日夜间,一辆依维柯中型车在经过通麦天险的老虎嘴路段时,掉入帕隆藏布江中,10名乘客全部被江水冲走而遇难。

    当年,在这段14公里的死亡道路上,每天都有事故发生,每年都有很多车辆坠崖报废,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有些人永远消失在这条帕隆藏布江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山体、路基构造,使这段路每年都被损毁。虽然年年都修,但终不能抵挡恶劣的自然条件对这段路的严重毁坏。

    现在建成了隧道和桥梁,这一段路很轻松就可以通过了,后边到林芝就更是一路畅通了。道路畅通了,但因为多个隧道的路途,途中的美景也就没有了,可谓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次经过鲁朗时因为天色已晚,没有停车,南迦巴瓦也再次错过,多次往返318这一段,都没能见到南迦巴瓦,看来是我今生与它无缘,随后,一路驱车直达林芝。

    0有用 0 回复
申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您可能感兴趣
相关车系 进入车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