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老爷车!
其实大部分的老爷车内饰很简陋,舒适性也差。或许我们感觉老爷车没有空调是遗憾;或许遗憾老爷车没有收音机和音响,只有常规的机械控制---大灯、雨刷等,但是对于热爱老爷车的朋友们,天空飘过一片云,那都不是事。这就是怀旧情结,哪怕不开,放那偶尔看几眼,对老爷车的那种喜爱也是满满的。
喜欢老爷车的明显是后者---玩范儿的。戴着墨镜吸着雪茄开着老爷车的时候或许会想:“看看我这车,再看看你们开的都是什么玩意儿!”他们已经对传统车型的千篇一律、万变不离其宗已经厌倦了,独特的老爷车自然而然变成了他们荷尔蒙分泌的触发源。
这个群体一般是外向性格的年轻人(当然经济基础也是必须的),这个人群也会随着时间沉淀,出现少部分真正热爱并投身于老爷车修复、收藏、推广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喜欢老爷车那种文化,而且还喜欢翻新老爷车那个快乐的过程。 有次和一个收藏老爷车的朋友聊过,似乎也有很多辛酸,说:照顾车要付出很多精力,不管是刚开始的收拾,还是日常保养,不亲自做过很难体会,但还乐在其中啊,特别是开出去很多爱车人士投来的欣赏目光(还是荷尔蒙的问题)……说到这欣慰的点着头,似乎在回味着什么。这就是乐趣、兴趣!就好像很多人不理解一个人自己玩投篮可以乐不疲惫的玩上一整天,不就是把一个篮球投入篮筐么,有什么好玩的?没有真正喜爱上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其中带来的无限乐趣!
恋爱世界有句话:越是得不到的,越是好的。用在这很不恰当,但我还是倔强的拿来一晃。哈哈,别怪我。国内年限报废政策很难改变是一个现实,致使国内很多老爷车不能上路,政策不利(也有国情因素)---各种年检限制,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老爷车拥有的渴求欲望。
国内汽车到了一定年限就黄标,就报废。这个限制也可能源于环境,体制等问题吧。国内整个汽车环境跟国外比不成熟,汽车真正开始普及也就十年二十年的,而老爷车文化需要的恰是时间的积淀。
不是所有的老车都有收藏价值,不是所有的老车都能被称为经典车。老爷车不等于破车!虽然说有些外形比较丑,比如:
其实老爷车与古董收藏品是有异曲同工之秒的,都代表了其所处年代的艺术风格,甚至还代表当时工艺及科技水平的特点,代表一个历史层面。就是这种背景,造就老爷车成了一个商品,那么收藏,买卖老爷车就不足为奇了。收藏者不乏有受过良好教育,出身豪门的,甚至有历史背景的家族。随着时间推移,会使得很大比例的这部分人群成为老爷车,特别是高级别老爷车的收藏者。
想想很多人喜欢玩老爷车无非这几个原因吧。怎么说呢,由于以前国内封闭政策和制造业的水平,老爷车在有些人眼里,它是高排放、低动力、高价格、低配置,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除了轮子不动哪都动的准报废车。对于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的(古董)老爷车,没有太多概念,每一台老爷车的背后都是承载着无数被传为佳话的故事。只有真正去了解的人,才会懂得老爷车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