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敞篷 大学问 给你一台敞篷车玩得转吗?
【太平洋汽车网 技术频道】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敞篷车,一般敞篷功能都出现在跑车或者轿跑类的车型上,而且女性用户会更容易接受敞篷车。如果你拥有一台敞篷车,除了要考虑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更多的问题会出现在后期的养护方面。近期编辑部拿到了一台奔驰E200轿跑敞篷版,借此机会跟大家聊一聊敞篷车的那些事。
曾经由于技术的匮乏与成本控制,敞篷车在整体汽车发展之初更多的代表了廉价车的身份。由于车内舒适度的因素,敞篷车并不被贵族看好,所以那个年代的敞篷车处在很尴尬的境地。
在二战之后,经济逐步恢复,人们更需要精神食粮来畏忌,无论男女,他们都崇尚更加阳光的生活态度。人们发现,拥有一台敞篷车可以给你自由与浪漫,这完全符合人们追求高质量品味生活的需求,这让敞篷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在生活上的阳光需求帮助了敞篷车,另外在竞技文化需求的赛车场上,也帮敞篷文化助推了一把。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年轻的快车手StirlingMoss驾驶敞篷捷豹XK120取得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从此敞篷车也被标上了运动车型的标签。
在1957年法拉利公司为了满足这种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生产了一款堪称那个年代最优美的跑车Ferrari GT 250 SpyderCalifornia,至此敞篷文化与赛车文化的交融,彻底爆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复古与现代的设计成为敞篷车在新世纪的话题。奥迪TT和奔驰SLK230等新生代敞篷跑车成了当时的杰出代表。时至今日,敞篷车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回头率,因为男人推崇自由,女人需要浪漫,而敞篷车可以满足人们的共同愿望,这是不变的宗旨。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奔驰E200敞篷轿跑身上,那些复杂的电子传感器以及快捷的电控单元让敞篷这个动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舒适化配置也让敞篷车不会因为天气的因素而不适宜使用,所以诸多针对敞篷车的舒适安全配置,就是我们今天要带您去了解的。
敞篷车由于开放的乘用空间,需要更多的环境控制方式来维持乘员的舒适感受。就拿我们今天的奔驰E200敞篷轿跑为例,他的前排座椅头枕内部加入了电热装置,我们可以理解为吹头发用的电热风筒,通过头枕背面的两组涡流风扇将空气吹入加热装置,从颈部出风口排出热气起到加热的作用。
为什么这个地方需要加热装置?首先由于轿跑车低风阻的车身姿态,头部空间被压缩到极致。当顶棚被打开后,头部距离前挡风上沿的平面距离会非常近,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气流会灌入车内,并在头部后方也就是肩膀位置形成旋风,冷空气被直接带到脖颈位置,所以在这里非常需要加热装置。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奔驰的品牌定位以及豪华配置的建立,在这里加入加热装置是一种高端舒适配置表现。那么是否可以杜绝这种涡流现象的产生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前面提到了空气涡流会导致车内乘员不舒适,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当然会有解决办法。大家都知道飞机机翼上会有襟翼等装置来控制气流的走向,其实在敞篷车甚至带有大尺寸天窗的车上都有这样的导流装置,只不过大家并没有仔细观察注意到它。
如果您拥有一台带有大尺寸全景天窗的车型,当您打开天窗后是否会发现开口前端会有一组横梁自动弹起?那么您在观察一下这组横梁的结构造型,100%的会是向上倾斜的梯形,这就是针对天窗气流的导向结构。价格稍贵一些的车或者是天窗开口尺寸过大的车还会在这组横梁下方加入防虫/砂网,不知道您是否有观察过。
这组横杆的作用就是将车辆前进时的撞风气流上抛,在车顶上方形成漩涡产生负压,不会将空气灌入车内。对于这个无形的原理,您驾车过程中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用手轻轻下压以下这组横梁,您瞬间就能感觉到有强大的气流贯入车内,并且在车内形成负压发出规律砰砰砰的罐耳声音,非常不舒适。当您手放开,导风横梁归位,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对于眼前的这台E200敞篷轿跑,由于它前风挡的下探角度更大,所以这种气流灌入会更加明显,所以它的导风结构被设计在更加前端的位置,也就是接近前风挡玻璃边缘的位置,且上扬角度更大,会将气流抛得更远,远离驾驶舱区域。低速行驶如果您感觉到灌入大量的风,您可以通过中控台右侧的按钮手动打开这组导风板。当然在车速高于60km/h后这组导风结构会自动开启,不需要手动操作,还是非常智能的。
再说说防虫网,也可以叫做防砂网,这块看似普通的结构可以阻挡被气流吸过来的昆虫以及小石子,免于飞溅入车内,形成一个物理阻挡的作用。由于是纱网结构的,空气可以随意穿透,所以并不会兜风产生噪音,两侧还会有相应的加强筋保持纱网的完成整性。
聊完了敞篷的空气动力结构,我们再来看看这组顶棚有什么玄机。大家都知道,软顶顶棚其可折叠压缩的特性会尽可能的少占据内部空间,但是这组顶棚是否结实,我们通过下方的几组图片来了解一下。
首先以奔驰E200敞篷轿跑为例,它的顶棚覆盖物被分为三种材料,最外层的是高密度帆布,并且在帆布外层还加入了疏水抗紫外线的涂层,也就是说雨水打上去并不会让他完全湿透,水滴在材料上会形成“球状”而不是“片状”,再加上顶棚的倾斜角度,水滴会自动留下来,基本上不会有大量的水留在顶棚上,起到物理防水防护的作用。
中间一层是保温隔热层,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隔热棉,厚度和密度都很不错,覆盖了整个车顶。仔细观察,它在折叠的筋线位置会有挤压处理,降低折叠时的厚度。最内层的材料·,也就是内饰的顶棚部分采用更加细腻的网状材料,由于软顶顶棚的折叠需要,顶棚相比一般车型要更加柔软一些,摸上去的舒适度更好。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软顶敞篷在材料上的选用,对于是否不会坏的这个话题,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顶棚的确不会那么脆弱。凡事都有两面性,软顶结构的先天不足就是怕人为外力破坏,虽然耐刮性是很不错得,但是禁不住用刀子割,一样会损坏。所以拥有软顶敞篷的用户,要不乖乖的停在自家车位,要不别轻易乱停乱放,赶上个脾气暴躁的,维修成本肯定要比喷漆来的贵。
说完了覆盖材料, 我们再看看顶棚的龙骨。虽然咱们没办法拆开仔细研究,但是打开顶棚你就能发现,里面充满了铝合金框架。铝合金重量轻且强度高,在顶棚关闭情况下,分体式侧梁与铝合金横梁相互叠加,保证完整的支撑性。不过再怎么结实,敞篷终究是敞篷,遇上严重的交通事故或者翻滚后,敞篷车的确不会像传统轿车那样有更好的支撑。当然,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敞篷车还有秘密武器——防滚支架。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