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特别策划:智能汽车安全吗?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智能汽车真的安全吗?
今年1月,特斯拉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汽车安全报告》,这是特斯拉自2018年10月以来第十次发布车辆安全季报,虽然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参与的驾驶活动每起事故没能如约表现出不断上涨的走势,但相较仅开启主动安全以及完全由人工驾驶的数据,还是有很大的优势。而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公布的全美每起交通事故平均里程相比更是有着7倍的优势。
按照特斯拉的说法,使用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及其主动安全功能可以减少撞车事故的发生,从而进一步降低保险费率。而特斯拉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支持。
但与此同时,#特斯拉凭什么没上315晚会# 的话题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被推上了热搜,刹车失灵、驾驶失控的事件接二连三,虽然最后特斯拉调查结果都将事故原因指向驾驶员操作不当,但网络上对特斯拉的指责之声从未停止。所有的指责之声都指向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可能存在隐患......
汽车诞生百余年,人类对于汽车安全的研究也已经有了近百年的探索。提起汽车安全,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等等被动/主动安全配置早已耳熟能详,汽车的安全性也早已成为消费者购车时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对于IIHS、E-NCAP、C-NCAP、中保研等汽车碰撞测试机构所发布的成绩,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2020年被誉为“智能汽车元年”,各大车企开始纷纷推出具备自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OTA等功能的汽车。而随着智能汽车时代的开启,汽车安全似乎不再仅包含此前的主/被动安全了。不只是特斯拉,几乎所有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都收到消费者的关注和质疑,甚至还在测试阶段的更高阶自动驾驶测试车,没出现一起事故都会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2018年3月18日晚十点左右,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名女子被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伤,之后不幸身亡。这起事故成为全球首例自动驾驶车辆致行人死亡的事故。事后调查结果显示,被撞女子当时未行驶在人行道上且身处黑暗中,但数据显示Uber自动驾驶汽车其实检测到了行人,只是当时未了测试摄像头和雷达的运行情况,激光雷达和自动刹车系统等处于关闭状态,车辆对检测到的行人未作出反应。而车上的安全员在事发时并没有保持注意力,最终酿成了这起惨案。
但这一事件还是引发了剧烈的讨论,对于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也受到广泛质疑。在舆情压力下,有传言称Uber曾有解散自动驾驶部门的计划,不过最后并未真正执行。
2020年底,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品牌Waymo发布了一份自动驾驶安全报告:
从2019年初到2020年9月,Waymo在亚利桑那凤凰城自动驾驶测试区已经累积了610万英里自动驾驶里程。其中,没有安全员的完全无人驾驶的测试里程也有6.5万英里。
在测试中一共出现了18次事故,另外还有29次被安全员干涉得以避免的潜在事故。而包括潜在事故在内的47次事故里,只有8次(17%)达到了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严重程度,剩下的39次都不太严重。
Waymo表示其自动驾驶车辆平均每13万英里会发生一次事故,每76万英里会发生一次足以使得安全气囊弹出的严重事故。这样的成绩本身并不算十分出色,但Waymo同时也表示,8次达到了能让安全气囊弹出的严重程度的事故,Waymo自动驾驶汽车都是被撞的一方,就是说都是人类驾驶员的锅。
但就像特斯拉车辆安全报告没能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反而对“特斯拉失控”的指责愈演愈烈。Waymo的安全报告发布后,也被指责过度谨慎,开起来慢悠悠,还经常刹车的Waymo自动驾驶汽车不应该出现在公共道路上。
在人类驾驶的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混行,同时驾驶员与自动辅助驾驶车辆权责难有明确界定的当下,自动(辅助)驾驶是否真的安全的争议还在继续。而悬在自动驾驶头顶的“电车难题”至今还没有妥善的答案。
不只是自动驾驶和自动辅助驾驶,针对智能汽车安全的讨论还出现在了更多的纬度上,而智能汽车领军品牌特斯拉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4月初,特斯拉软件黑客greentheonly放出了特斯拉车内摄像头拍摄的车内场景以及分析驾驶员动作的相应数据。在埃隆·马斯克首次承认会通过车载摄像头监控司机的驾驶行为事件后,车内乘员隐私的话题再次被热议。
当然不仅特斯拉,绝大多数具备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都有设置在车内的摄像头,用以监测驾驶员是否存在不专心注意路况、疲劳驾驶等行为。不过其中多数将摄像头布置在方向盘、仪表盘或A柱位置,而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少数品牌将摄像头不止在了内后视镜位置,可以看到车内的完整影像。
监测驾驶员注意力、疲劳驾驶无可厚非,但没有强力的法规要求下,这些数据是否有被传输至云端,是否被用作其他用途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不只是汽车,整个互联网领域对于用户数据和隐私都界限模糊,可以说网页、手机端大数据对用户隐私的窥视远超过汽车内摄像头。当然“五十步笑百步”绝不可取,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和用户隐私保护之间的界限如何划分还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而提起网络数据安全,大家想到的可能更多是“黑客入侵”。在电影《速度与激情8》中就有黑客侵入全城汽车,远程控制汽车酿成巨大车祸的画面。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太原之恋》中也描写了一段木马侵入了全部汽车以及整个智慧城市带来的灾难。
车辆联网,而网关与控制系统之间已经打通,黑客入侵控制汽车的现象就不止是空想。而智能汽车品牌也在通过无数办法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风险是存在的,但未来还是美好的。
智能汽车来临的时代,我们也看到了激光雷达等硬件和更强大的软件加持下带来了更有效的主动安全保护。而随着C-V2X的发展,鬼探头、交叉路口视野盲区等几乎无解的安全隐患也有望在未来被解决。
自动驾驶研发的初衷就包括带来更安全的出行,而智能汽车也会给我们带来更便利、丰富的出行生活。只是在体验、畅想智能汽车带来的美好时,更多元的汽车安全也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在智能汽车时代已经拉开帷幕的今天,太平洋汽车网借本次上海车展契机,策划了“智能汽车安全”系列报道,下一篇我们将为您更详细的解读“智能时代,如何定义汽车安全?”,而车展期间,我们也将在现场寻找针对智能汽车时代全新的安全需要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关注智能汽车安全,助力智能汽车发展,也是我们本届上海车展的口号——极智向前,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文:太平洋汽车网 郭睿)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