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要变天?蔚来超戴姆勒 成全球市值第五车企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受政策与销量双重利好,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股价连日走高,令圈内产生“蔚来超过宝马、通用”、“中国新造车赶超百年车企”等热议话题。
几天前,比亚迪还是全球市值第五的车企。11月13日,这个位置又易主蔚来,当日蔚来股票大涨12.12%,市值达到651.52亿美元。什么概念?跟今年双11淘宝销售额(4982亿人民币)大概就差了600多亿人民币。
究竟这些颇为“戏剧性”的换位是不是就意味着车市要变天了?在电动车尚未普及的今天来看,这其中是否存在泡沫?传统车企还有机会反杀吗?
我相信这三大灵魂拷问是股民和屏幕前的你都关心的话题。
4个月前,特斯拉大约以1901亿美元的美股总市值,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一脸“傲娇”地超越丰田,也狠狠地戳中了丰田、大众、通用等传统巨头车企的神经。
然而这未完……中国车企也来踩了一脚:受中国11月初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影响,中国多家专注新能源车的车企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接连几日股价暴涨,市值超越了众多国外传统车企。
根据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网站companiesmarketcap的数据,截止11月11日,特斯拉市值3889.8亿美元,大约是丰田的2.99倍,大众的4.22倍。
中国的比亚迪市值位列第5名,蔚来位列第8名,小鹏、理想分别为第19、21名,秒杀了一大批传统车企巨头。
仅仅过了几天,更魔幻的事情发生了。
这些车企的股票再次持续走高:比亚迪微涨3.03%,蔚来大涨12.12%,小鹏大涨33%,理想涨超27%。
狂涨后,蔚来超越比亚迪,成为全球市值第五车企,也是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风头盖过了戴姆勒、通用、宝马、法拉利等。而小鹏则压倒吉利,全球市值排名第16。
这放在几年前,大家都痛骂“新势力是PPT车企”的时候,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
至此,我们大概可以察觉出这或许就是新智电汽车颠覆传统燃油车,以及新势力(比亚迪除外)颠覆传统车企的前兆。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至少从中美两大汽车消费市场的最新政治环境来看,这样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滴。
中国方面,正如前面提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所言,我们正描绘出一张全产业布局的汽车电动化蓝图: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规模应用”、“建设充换电网络”……
同时,不少城市近期出台了新的限行政策,拥有绿牌(“免死金牌”)的新能源车成为抢手的硬通货,进一步倒逼了需求。以上海为例,在10月底新限行政策发布后,当地新能源汽车销量骤然井喷,包括特斯拉、荣威、比亚迪、五菱等。
美国方面,如无意外,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副总统拜登将会当选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外媒分析,拜登将会延续奥巴马时期主张的清洁能源政策。
此前他曾发布过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2万亿美元计划,承诺在2050年之前美国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
同时,拜登还承诺将加快电动车的推广,在2030年底之前部署超过50万个新的公共充电网点,同时恢复全额电动汽车税收抵免。
区别于特朗普坚持发展传统能源,高喊“让汽车工业回归美国”,并且搞出令车企闻风丧胆的“关税贸易战”。来自民主党的拜登就是个环保主义者或者温和派的角色,更容易培养出更多的“特斯拉”们,也令蔚来、小鹏这些中概股获得更宽松的融资氛围。
所以,总的来说,可以预见中美两国在未来几年新能源市场的增长势头,会比现在还要来得猛烈。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17岁的特斯拉市值会碾压87岁的丰田,6岁的蔚来又凭什么赶上了104岁的宝马,即便从盈利、市场规模、技术积淀来看,双方都还不是同一个段位。
投资者终究都更愿意将钱押注在成长性更大的潜力股上,现在每股4000美元的特斯拉已经涨成了普通人买不起的样子,蔚来、小鹏这样的初创品牌和比亚迪不失为“平价替代”股票,更能满足“现在低价买入,日后高价卖出”的渴求。
这样的投机心理赌的就是未来。
这里的未来暗藏着两层意义,一个前文所述的“电动车满街跑,燃油车被剿灭”的未来;一个是人-车智能互联,车企能靠软件赚钱增值的未来。
根据特斯拉的财报显示,特斯拉整体创收87.7亿美元,“服务和其他”业务营收为5.8亿美元,占比6.62%,其中就包括软件、能源业务。这些正是传统车企所欠缺的,尤其是软件业务。
目前,特斯拉的软件收入主要来源为自研的车联网、OTA(在线系统升级)和FSD(自动驾驶),随着市场逐渐渗透,盈利模式也越来越清晰。
而中国方面,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造车企从成立之初就自带互联网基因,在自动驾驶应用量产方面相当激进。另外,它们最近也在自研自动驾驶的相关技术,甚至蔚来还将自动驾驶芯片自研提上了日程。
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在横跨两条赛道:电动化与智能化。后者可以说是它们的灵魂和核心,它们身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属性,资本市场也就更多地用科技公司的估值体系来衡量新造车企,不同于传统车企属于制造业的估值体系。
那么,用科技板的估值体系来审视特斯拉们,市值超千亿美元、百亿美元乃是资本市场见怪不怪的现象。
要知道全球最市值的十大公司就有7家是互联科技公司,其中第二大的苹果市值高达1.97万美元,那可是等于5个特斯拉。
虽然从未来成长性和科技属性能解释为什么新造车企和比亚迪股价如此之高,但也有人会从车企现在的市占率、市销率等因素分析,认为这是市场泡沫,毕竟蔚来在价值上比肩百年奔驰,还真的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有意思的是,蔚来、小鹏、理想三大造车新势力背后的掌门人李斌、何小鹏、李想在前半生都已经经历过一场资本市场的泡沫——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
上世纪末,美国处于相对低息周期,大量的投资客融入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一时间股市攀升,遍地黄金。
那时候,还在读高中的李想靠个人网站的横幅banner广告出租,月收入高达1万多,比父母收入加起来多10倍。
2000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预感到经济过热和足够低的失业率空间,下令加息,利率4%逐渐攀升到6%。于是,资金流动性锐减、广告投放减少、互联网企业的现金流被大量吞噬。
美丽的泡沫终究要幻灭了。
好巧不巧,李斌同年创办了易车网,因为泡沫破灭赔了400多万元。李想的个人网站也瞬间失去任何广告投放,险些倒闭。
不过最后,李斌和李想都挺过了这场危机。在泡沫逐渐消退的2004年,何小鹏也创办了UC。此后,三人在互联网领域各自创造了一段叱咤风云的光辉,也几乎同时从互联网跨界到汽车圈,也就有了今天的故事。
不难发现,如今的新势力资本狂热潮与2000年的这一场互联网泡沫有着相似点,之前投资者疯狂追捧互联网,现在疯狂追捧互联网+汽车,大量资本融入令相关车企的资产价值远大于实际价值。
资本市场上,人们经常会用市盈率、市占率这些客观指标来评价经济泡沫的大小。据Choice数据的2020年平均滚动市销率(股价/每股销售额)显示,蔚来为9.8、小鹏为50.3,理想为369.2,而通用为0.32、丰田为0.67、长安为0.81。
再来看看市场规模,特斯拉10月在国内交付12143辆新车,国内新势力交付量最高的也不过是蔚来汽车的5055辆车。而丰田、宝马这边呢,单单一款车型就足以吊打新势力的月销量。
而盈利能力更无法比较了,也就看看特斯拉今年能否盈利,打破新势力一直亏钱的记录罢了。相比之下,丰田2019财年就赚了1609亿元人民币,大众2019年赚了1310亿元人民币。
所以,当你说特斯拉、蔚来这些车企有泡沫,可能大家都无力反驳。如今,权威机构看好智能电动车和新造车企的前景,投资人因此过于相信新科技带来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因而倾注大量资金,形成羊群效应。
当这种预期偏见盲目扩张,一旦被广泛证伪后,最终必定是一地鸡毛。
不过客观的说,不能否认这些企业在用节节攀升的业绩在抵消那些该死的泡沫。
●特斯拉高筑的技术壁垒
特斯拉这位全球领跑者的业绩就不用多赘述了吧,截止今年11月全球超级充电桩的数量达到2万个;
今年前三季度交付31.6万辆新车,占全球电动车18%的市场份额,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和自研电池的应用,特斯拉的市占率以后肯定也不止18%这个数字;另外还在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建立了技术壁垒。
●蔚来小鹏理想商业模式越来越清晰
蔚来是最具成为“中国特斯拉”潜力的国内新势力,但在某种程度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蔚来更多强调用户思维和高端化,不同于特斯拉通过不断下探价格触达更多的平民消费者。
但这也无碍华尔街对蔚来的厚爱,近期摩根大通已将蔚来评级列为“增持”,并且预计到2025年其将享有30%的市占率,将成为高端电动汽车领域的长期赢家。
今年10月,蔚来交付量为5055辆,市占率大约为4.177%(以10月全国纯电动批发销量12.1万辆计算),如果放在高端市场来看,已经是比较理想的成绩。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后,蔚来也在近期准备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在其他业务方面,蔚来换电网络、电池租赁方案也是一大亮点.
截止今年11月初,蔚来在中国拥有158家换电站投入运营。纵观各大车企,也就只有蔚来在围绕电池作出全面化的服务,从超充站、换电站到电池管理形成一种闭环生态,盈利增长点越来越多。
至于小鹏和理想两者差不多就处于同一个级别,其中小鹏也被摩根大通评级为“增持”,预计该公司将在中低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从小鹏10月的3040辆交付数据来看,市占率大约为2.5%。
而理想由于受断轴召回事件影响,股价波动明显,但从交付量来看,也占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10月交付3692辆。
●比亚迪汉大受欢迎 半导体电池业务助攻股价
比亚迪作为最早一批向电动化转型的传统车企,目前电动车销量累计达到86万辆,搭载了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更是成为现象级产品,10月销量达到7545辆,环比增长34.4%,要不是受刀片电池产能制约,销量还会更上一层楼。
在一定程度上,猛涨的销量助长了财报的表现,根据比亚迪今年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大增1362.66%,而整个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4亿元,同比增长116.83%。
除了整车业务的亮眼成绩外,比亚迪在半导体、电池、客车业务拥有一定江湖地位,以及横跨IT产业、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及“云轨”产业四大业务板块的足迹范围,也足以撑起千亿人民币的市值。
纵观这几家全线飘红的车企,不难发现它们已经在市场中掌握一定地位,比如蔚来专攻中高端市场、小鹏、比亚迪专攻中低端市场,特斯拉更想要全盘通吃,而且很有可能延续到更长一段时间。
虽然新势力们长势喜人,也不代表旧势力就此落寞了,相反,还是有着满满的战斗力。
就在几日前,丰田章男首度在公开场合评价了特斯拉,表示“特斯拉严重高估了自己4000亿美元的价值,他们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趋势,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
丰田章男引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丰田与特斯拉的竞争关系:
丰田就像拥有了成熟的厨房和厨师,而特斯拉仅仅拥有一张菜谱,而且还在努力推销他们菜谱的初级阶段,在没有创造太多真正有价值的美食及服务之前,不能证明这张菜谱会成为世界的标准。
对于丰田而言,它整年全球创造出上千万辆汽车的体量,深谙自己客户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当如今时代变了,未来汽车行业的增长价值和新机遇将出现在能源革命、智能化革命、出行革命中,丰田需要改造自己的食材、食谱、厨房、厨师。
比如电池、电机、电控以及软件算法、自动驾驶系统就像食材,研发体系、产品架构就像食谱,数字化工厂就像厨房,而数字化的人才和组织架构就好比厨师。
所有的一切都要发生迭代,在研发、产品、供应、组织、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向数字化转型,需要丰田这些传统车企抛开包袱。
而做出来的菜肴是否可口,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丰田、大众现在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丰田有C-HR EV、奕泽E进擎和雷克萨斯UX 300e以及一尘绝骑的混动技术和氢燃料技术,以及准备在日本推出L3级自动驾驶功能。
大众这边厢也在近日发布最为重磅的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最新的MEB平台、数字化座舱加持,被视为对特斯拉最有力的回击。
也就是说,丰田大众与特斯拉们的一战最早在明年就开始见分晓。(文:太平洋汽车网 曾惠君)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