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超级英雄电影 车爆炸后还能活着走出来!
除了各种高科技安全设备,赛车世界的各种“软件”也在保证所有参赛人员的安全。接下来就为大家揭秘在F1赛场上的那些与安全相关的“软件”。
赛车在赛道上遇到事故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要保证其他赛车安全通过事故发生地,防止发生二次事故,除了车手要严格遵守旗语规则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安全车或虚拟安全车(部分赛事称为“全场黄旗”)的帮助下控制车速。
虚拟安全车规定赛车在通过每一个计时段时都要比最快圈速慢一定的时间,以保证赛车行驶在安全的速度上。这时候赛场上各赛车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而安全车要求各赛车的间距较为接近,在某些需要安全车引导赛车通过的情况下才会出动,比如在发车直道上需要清理,安全车便会引导赛车行走维修通道。
虚拟安全车也是因为比安奇的事故而引入的,正是赛会没有及时出动安全车,仅在事故处理路段出示双黄旗,导致比安奇车速过快失控。在那次事故后赛会在救援吊车需要出动时便会至少启动虚拟安全车状态。
在很多比赛发车时,后方都会有医疗车追击,F1也是如此。追击医疗车的设立也是FIA经过大量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在绝大多数比赛的第一圈中,因为赛车之间的距离很近,擦枪走火导致事故的几率非常高。所以在比赛第一圈会有一辆追击医疗车跟随所有赛车跑完第一圈后回到维修区,如果出现事故,追击医疗车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追击医疗车为拯救大火中的格罗斯让立下大功,正是梅赛德斯-AMG C63 Estate追击医疗车在事故后仅仅15秒就到达事故现场,协助现场马修扑灭大火,并帮助格罗斯让从大火中脱身。当然这辆AMG E63 Estate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简易医疗设备都非常齐全。如果需要救护车转移,现场也有随时待命的救护车和医疗中心。
现场所有马修都是临时招来的志愿者,它们分布在赛道上各个指定的位置,平时的工作就是协助车手逃生和清理赛道上赛车或残骸。
但他们在成为赛道安全的守护者之前,都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才能上岗。比如该如何将困在赛车里的车手安全抬出,在处理事故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都是成为赛道马修前他们需要了解的,这样才能让比赛更安全、更顺畅地进行下去。
赛事控制中心是整个比赛的“大脑”,通过遍布赛道的摄像头,赛道各个角落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一览无余,并帮助赛会干事及时作出决策。他们还能与赛道上的马修进行无缝交流,随时获知赛道上的情况,坐在赛事控制中心,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赛事控制中心需要和马修、安全车和医疗车驾驶员配合得紧密无间,才能降低赛道上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赛道上的故障车何时清理完毕,赛道上的哪些地方出现何种问题等,摄像头可能不会交代所有细节,这都需要马修主动与赛事控制中心沟通,来帮助赛会干事作出正确的决策。但很可惜,今年F1赛季的赛会干事多次犯错,差点酿成大祸。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对于在场上厮杀的车手而言同样如此。赛会规定了在比赛中赛车的攻防规则,也是希望各位车手在安全的前提下奉献最精彩的比赛。
当在比赛中不小心引发事故时,被判定需要负责的一方将会接受至少训诫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最高会被吊销超级驾照。2006年日本车手井出有治就因为多次引发事故而被其余所有F1车手联名上书吊销其超级驾照。
上面的这些安全技术,这次拯救了格罗斯让,那么下次能否一定救下另一位车手?这次事故中还有一些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来减轻事故对车手和工作人员的伤害?
F2车手Anthoine Hubert的逝世仍然警醒着我们高速T字形碰撞的危险性,即使赛道设计已让此类事故发生概率极低
这些就是F1安全部门所要思考的问题。他们在每次赛道事故后都会召开会议,讨论在这起事故中哪些因素起到了保护车手和其他人员的作用,哪些因素又不利于车手和其他人员的安全。毕竟一次事故不可能与之后的其他事故完全相同,这次事故中所暴露的漏洞很有可能在以后的事故中夺走其他人的生命。
对所有事故模式进行测试的做法根本不可行,F1安全部门和FIA能做的也就只有在每次事故后尽可能填补安全漏洞,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如此复杂和高科技的安全技术,都是用牺牲的生命换来的。从1950年第一场F1大奖赛开始,先后有32位车手在赛道上献出了生命。每一项安全技术推行的背后,背后可能都至少有一位逝去的车手。当然我们也要感谢所有为F1及其他赛车安全性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正因为你们,我们才如此热爱赛车。(文:太平洋汽车网 赵信杰)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