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 国产cvt变速箱排名

2023-07-14 13:57:01 作者:蔡金盛
现在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都会选择自动挡的车型。一方面,许多车型没有手动变速箱版本。另一方面,现在车越来越多,堵车明显比以前严重了。堵车开自动挡的车更省心。

但是当你去买车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动变速箱有好几种,有的是AT变速箱,有的是CVT变速箱,有的是双离合变速箱,也就是俗称的DCT变速箱。要知道自动挡的成本高,结构复杂,耐用性也远不如手动挡。对于手动变速器,没有后顾之忧。如果自动变速箱出现问题,那绝对是大多数车主最不愿意看到的。那么这几款变速箱哪个更省心耐用值得选择呢?今天我们就从油耗、驾驶性能、可靠性等方面来聊一聊这些变速箱,给想买自动变速箱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燃油消耗

说到油耗,CVT变速箱绝对排在第一位。虽然其传动效率不高,但其他结构小巧紧凑。总共有这么多零件,发动机很容易驱动。然而,其他自动变速箱的结构更复杂,零件更多,因此光驱变速箱需要消耗更多的功率。

另外,CVT变速箱的传动比不断变化,相当于无数个齿轮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在任何转速下,变速箱都能选择合适的档位,使发动机以尽可能高的热效率工作。因此,虽然CVT变速箱的传动效率不高,但依然不影响其燃油经济性。

其次是双离合变速箱,因为双离合变速箱本质上是两个并联的手动变速箱,参与动力传递的档位没有AT那么多。另外,双离合变速箱的离合器在车速提升后很快就会完全结合,形成硬连接,这样动力传递非常直接,可以减少一些损失。所以双离合变速器的油耗不如CVT,因为AT。

油耗最低的是AT变速箱,因为AT变速箱依靠多组行星齿轮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档位,而行星齿轮又是由多组多片离合器控制的。在传动过程中,大量的齿轮参与转动,带动多个离合器在油中转动,因此动力损失会更多。另外,AT的平顺性一直是它的强项,但这种平顺性是通过牺牲部分油耗换来的。因为AT变速箱和发动机都是由液力变矩器提供动力的,液力变矩器最会打太极拳,可以缓冲绝大部分的冲击,不会抱死,换挡也更顺畅。但是也很耗电,所以AT的油耗比双离合和CVT要高。

驾驶性能

这包括很多方面,有人喜欢流畅舒适,有人喜欢动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感。对于CVT变速箱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平顺,给人一种电动车的感觉。记得第一次开CVT的时候,加速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看转速表,因为踩油门加速的时候感受不到升档的节奏感。我想查看转速表以确保变速箱没有忘记升档。

总的来说,CVT变速箱在操控上几乎没有短板,但这也是分品牌的。有的牌子的CVT开起来很平,总有刹车不松的感觉。稍稍松开油门,它们就会立即产生拖地的感觉,这很不舒服。而且有些CVT变速箱开起来真的很舒服,比如A6 Multitronic,开起来很顺畅,真的是丝般顺滑。但这款变速箱不会出现在未来的新车上。

双离合变速箱的驾驶体验也很不错。我觉得属于开过一次就会喜欢的类型。力量感特别直接。只要汽车在运动,动力基本上是直接传递的。轻轻一踩油门,就能感觉到驱动轮推动着车子前进,动力感非常清晰。换挡速度也很快,尤其是在中高速行驶的时候,换挡的平顺性真的不输AT。有人说双离合变速箱低速会磕磕绊绊,不过我湿地试过,感觉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严重,至少不会对使用体验造成太大影响。

AT 对驾驶的感觉如何?我认为这取决于你的口味。如果你喜欢顺滑舒适,那AT就可以了。平稳的启动和平稳的转变。在大多数驾驶条件下,变速箱换档平稳。但同时你也得接受AT的缺点,就是肉。这肉不是说速度慢,而是动力传递太肉了。比如,起步时猛踩油门,发动机转速也会快速提升。但是由于变矩器打滑,实际上没有像您想象的那样向驱动轮发送那么多动力。结果就是踩油门很轻松,但是车子开起来比你想象的慢,就像手动离合打滑一样,或者可以说冰雪路面起步非常难受,一边打滑步行。

耐用性

耐用性绝对是AT的强项。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各种缺陷早已经被弥补了。另外,AT变速箱是靠齿轮传动的,齿轮带齿轮的传动形式,其耐用性绝对没得说。重点是控制行星齿轮组的多片离合器。如果压力不紧,齿轮箱在传动过程中会打滑并引起故障。这是AT变速箱出现问题的最大原因。离合器压力不紧是因为变速箱油太脏,导致液压阀体磨损泄压。所以只要变速箱油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概率就很低。

湿式双离合的耐用性远高于干式双离合。首先,它们的传动部件本质上都是手动变速箱,也是齿轮对齿轮的传动结构,所以耐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主要问题是离合器单元和控制单元。

对于干式双离合来说,离合器片的高温是一大缺点。毕竟两个离合器同时塞进了一个有限的空间,所以每个离合器片的体积都是有限的,热容量也不高,升温更快。长时间低速爬行或频繁换档时,离合器容易过热。此外,干式双离合离合器和手动离合器也有区别。手动变速器的离合器处于正常接合状态,并被压盘弹簧的弹力自然压缩,因此在传动过程中不需要其他机构提供离合器压缩力。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的离合器是常开的。离合器工作时,控制机构需要带动分离轴承压缩离合器传递动力,导致行驶过程中分离轴承不断工作,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高。

湿式双离合器要好得多。首先,它的离合器是在油中工作的多片式湿式离合器。摩擦特性不同于干式离合器,传动伴随着油的张力,所以温度上升缓慢。而且很多离合器片是同时驱动的,变速箱油也可以辅助散热,所以湿式离合器很难出现高温。

不过湿式双离合的耐用性还是略逊于AT的。虽然工作时主要由多个离合器支撑,但AT变速箱的每个档位只有单个离合器在工作,其他离合器都是静止的。平均下来,每个离合器实际参与工作的时间更短。此外,还有一个液力变矩器来帮助减轻冲击力,因此离合器的实际负载更低。湿式双离合就不一样了。它的离合器负责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动力连接。行驶过程中,两个离合器要交替工作,离合器实际运行时间更长。而且两组离合器大小不同,一个大一个小,小齿轮离合器在传动过程中必然有更大的载荷。另外,双离合变速箱没有液力变矩器,所以换挡时的冲击和平衡装束只能由离合单元来承载。而且双离合变速箱还有一套负责换挡的机电单元,这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所以理论上双离合变速箱的可靠性略逊于AT。自动挡里CVT是最精致的就不用说了。因为是锥形轮夹紧传动驱动,这种传动结构本来就没有齿轮啮合稳定,最怕打滑,容易导致磨损严重。如果想避免打滑,只能让锥形轮尽可能用力的夹住钢带。但是太大的夹紧力会造成太大的动力损失,所以CVT变速箱会根据传递的动力主动调节夹紧力。传递大扭矩时提高夹紧力防止打滑,传递小扭矩时适当降低夹紧力减少损失。

虽然这些都是电脑调节,但是准确度比较高。但是计算机不是万无一失的。它只能根据各种传感器提供的数据结合预设的参数来驱动执行单元调节压力。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虽然at和双离合电脑也可能有这种情况,但不同的是,AT和双离合电脑有一定的容错能力。也就是说,即使电脑偶尔出错,也只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换挡顿挫。毕竟人的离合器本身就有打滑的工况,他们的齿轮传动机构固若金汤。但是CVT特殊的传动结构容错性极低。只要压力控制稍有差错,钢带就可能打滑,这是CVT的致命故障。另外,CVT的钢带主要依靠内部的柔性环,即多层薄钢圈来支撑钢带结构。当锥形轮夹住钢带时,柔性圈会被剧烈拉伸。此外,钢带转动时柔性环会不断弯曲,因此在高强度使用环境下存在一定的柔性环断裂风险。一旦断了,钢带就是一堆铁片,变速箱就完全不能用了。

总结:

AT可靠性高,综合性能最好。在AT买最省心,但要避开一些可靠性相对较低的品牌。今天,AT变速箱的基准是ZF和爱信,它们的声誉最好。双离合变速箱也是不错的选择,合理使用的话比较省油,耐用性也不错。尤其是驾驶体验,平顺性不输于AT,燃油经济性不错,动力直接驾驶感强,开起来很舒服。但是双离合也挑品牌。目前大众的双离合绝对是行业内的标杆。另外,可以选择湿式双离合,而不是干式离合器。毕竟湿式双离合在可靠性上更可靠。

虽然CVT的可靠性没有其他变速箱高,但不代表完全用不上。如果你只是家用,所在区域没有长距离的上坡下坡,平时开的比较稳,一年的里程也没有那么多,那么选择CVT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你平时用车比较频繁,或者局部爬坡下坡比较多,开车不耐烦,那么我觉得选择其他变速箱似乎更合适。一般来说,选择变速箱最重要的是可靠性。毕竟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后期的使用成本。另外,我觉得变速箱的经济性也很重要。毕竟谁也不想开油老虎。关于油耗,我觉得可以参考工信部测试油耗。虽然和实际驾驶有些偏差,但是所有变速箱的测试条件都是一样的,还是能反映出一些问题的。最后是驾驶体验。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不能买了车有一天开了别人的车突然后悔。太讨厌了。所以买车之前一定要充分试驾,体验各种变速箱的驾驶体验,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款,确保不后悔。

自动挡品牌类型很多,以上内容只是一个大概的总结,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并不是所有的AT都是好的,一些品牌的AT声誉很差。并不是所有的双离合都开的好,有些双离合在行驶中可能会有顿挫感,因为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平顺性也和发动机有很大关系。有些品牌发动机是短板,发动机电控水平不够,换挡时发动机不能很好的配合变速箱,自然难以获得最佳的换挡品质。而这些都需要你实际试驾才能感受到,这不是我们这里能理解的。所以,如果你打算买自动挡,首先要根据自己车的特点从可靠性上选择,然后再根据自己对油耗的预期来选择。最后,你必须更频繁地试驾。最好带上亲戚朋友,换不同的人试驾,体验不同变速箱的特性,比如测试起步响应速度,低速爬行,瞬间提速超车,大油门突然收油。这些情况最能体现一个变速箱是否智能,是否舒适。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外界的传言所蒙蔽,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自动挡车型。有人说是去试驾,结果一上车就迫不及待的找了一条大直路去试着加速整个油门,让你什么都试不出来。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