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有哪些误区?汽车保养的常见误区

2023-04-24 09:12:19 作者:蔡金盛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想爱车,但有时候越爱车,问题就会越多。你们中有多少人对汽车保养的看法是错误的?

1误区保养靠感觉,但我不相信保养周期表。

每个车主在买车的时候都会拿到保养时间表,被告知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保养,但是大部分车主只要感觉好,没有问题,就会逐渐忘记;还有的车主因为以往的驾驶经验,自己缩短了保养里程。例如,规定是8000公里保养,但他们在6000公里时将车开到4S店,在保养时间之前去4S店保养。因此,他们花更多的钱。其实车辆保养越勤快越好。制造商规定的里程数是基于充分了解车身性能的最佳数据集。

2误区:保修期长=使用成本更低

很多车主认为,如果汽车厂商延长质保期,他们的汽车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但实际上,质保就像保险一样,只有当汽车出现问题时,才能获得这项政策带来的好处。当然动力总成的保养费用是很贵的。通常情况下,汽车动力系统的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35%~40%。因此,一旦动力总成系统需要更换,对于消费者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保修期的延长无疑避免了消费者自己承担如此巨额费用的风险。

其实延长保修期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车主养成良好的定期、有计划的保养习惯。通过指导车主在4S店进行专业保养,车况会更好。车主在换车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残疾车价值远远高于保养费用。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4S店保养的误区=店欺客。

以机滤为例。在4S专卖店买可能要花几块钱,但能保证8000km甚至10000km的正常使用。但是路边店买的机滤寿命很可能不到3000 ~ 4000km。所以厂家原装机油对于车身整体协调的好处肯定是不言而喻的。省下几块钱和一点小钱,一时方便,很可能是以牺牲以后的业绩为代价,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不便。

一些车主担心,他们的车显然是一个小问题,但它会被4S商店严重描绘。经过劝说,他们会换零件,花一些不必要的钱。但实际上,在主流汽车厂商中,这种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汽车厂商对经销商有严格的管理措施。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4S商铺是做长期生意的,不像街边的小店,不可能做出这种牺牲长期利益和声誉的短期投机行为。大家想要的是“顾客满意形成口碑,4S店才能继续经营”的良性循环。4误区:耗材=厂家不保证责任。

一般来说,目前大部分厂家都不保修耗材。其实这种配件有什么质量问题,2000 ~ 3000km肯定会暴露。如果5000km后没有问题,理论上不会有问题,除非使用不当。所以厂家保修3个月或者5000km,其实就是给消费者买了一份保险,消除了车主的后顾之忧。

误区5过了保修期,你就不用去4S店了。

开了两年左右的车,是这辆车最好的时候。此时,车身各部分的状态都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怎么继续?这要看4S店铺的专业保养:长期定期保养,使用原厂机油和配件,自然会延长您爱车的使用寿命。例如,北京现代将质保期从两年6万公里延长至五年10万公里,希望引导车主树立科学的用车理念,让车主在更长的时间内拥有良好的驾驶体验。售后服务部门接手的例子太多了。开了五年的两辆车。一辆车在服务

其实多多益善,并不适合任何地方。在添加机油方面,最好按照保养手册给出的标准值添加,因为机油过多会导致燃烧室积碳增加,但发动机功率会下降;至于玻璃水、防冻液、制动液的添加,每个储液罐都有直观的刻度线,添加范围可以维持在上限和下限之间。

误区7:车上的螺栓越紧越好。

在车辆的日常保养中,更换轮胎是保养项目之一,机械师通常使用扭矩扳手来控制扭矩。但在日常和紧急情况下,车主需要更换自己的轮胎或安装备胎,所以在更换轮胎时,一些车主往往会将螺栓拧紧。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螺栓太紧容易变形,后续行驶过程中也会存在安全隐患。

从零件工艺方面,螺栓有直径、螺距、用途之分,其拧紧力矩也有相关国家标准。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扭矩,螺栓容易松动脱落;当扭矩超过规定扭矩时,螺栓容易变形失效。因此,在拧紧螺栓之前,有必要了解每个螺栓的拧紧力矩。以一个轮胎为例,每个螺栓的拧紧力矩在120nm左右。

低速行驶时防止积碳的8个误区

现在油价越来越高。为了省油,避免积碳过多,很多车主都变成了“低速高挡”,即发动机低挡时,换挡速度一定不能快于DSG变速器,这样才能省油,减少积碳。殊不知,这看似省油,实则加速了积碳的形成。在这种高低速工况下,发动机不仅容易爆燃,而且进气速度慢。此时,不能“尽情”燃烧的燃油会蒸发,导致进气歧管、气门等部位积碳。

正确的做法:根据不同的车辆,适当加大换挡和行驶速度。尤其是小排量手动挡,发动机转速高,可在2500~3000r/min换挡,不仅不易积碳和爆震,而且在实际效果上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能。同时由于发动机燃烧效率更高,油耗也会更理想。

9误区:油必不可少。

不要在曲轴箱中添加过多或过少的机油。油太多会增加曲柄连杆机构的转动阻力,也会增加溅到缸壁上的油。机油过多会导致燃烧室的碳烟增加,发动机功率下降,从而影响排放。车主在检查或添加机油时,应根据机油尺上方的刻度进行添加。最高油位不应超过刻度的上限,最低油位不应低于刻度。将油位加到两个刻度的中间比较合适。

误区10配件腰带应该收紧而不是放松。

有些车主认为增加附件皮带的张力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果,提高发电机的发电能力,于是就不断增加皮带的张力,但这是错误的。配件要保持适当的张力,因为太紧的皮带会使轴承过载,缩短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导致皮带断裂,最终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误区11盲目拆卸发动机节温器

有些司机认为开车时发动机温度不高不低,就盲目拆下发动机节温器,导致冷却液大量循环,无法调节冷却强度。导致发动机经常在低温下工作,导致动力下降,磨损加速,油耗增加。因此,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您应该使用

很多司机都知道,如果汽车启动时发动机转速过高,发动机会因为润滑不良而损坏。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发动机长时间怠速加热,机油泵无法迅速将润滑油压入润滑面,发动机的运动部件就会以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的方式工作。同时,由于低温时燃油雾化不良,未燃烧的燃油逸入曲轴箱,冲走了气缸壁上的油膜,加速了

打蜡确实对汽车保养有好处,但是目前很多车主对车蜡还是有一些片面的认识。比如有的车主经常给车打蜡,有的车主根本不打蜡。有些人认为车蜡越贵越好,所以只选择进口车蜡。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一般来说,车蜡的功能特性、车龄、车漆颜色、行驶环境等因素都要综合考虑。

误区14尽可能经常打蜡。

为了长时间保持美观,很多车主都习惯定期给爱车打蜡。打蜡确实能让车漆看起来更亮,但不代表经常打蜡就能保持车漆的光泽。

因为有些车蜡含有碱性物质,长期使用会使车身变黑。一般来说,经常停在车库的车,4个月可以打蜡一次;如果经常停在露天停车场,可以两个月打蜡一次。打蜡时,最好选择去污力适中,不含磨料的车蜡。

误区15润滑油贵。

有些车主认为便宜的货不好,所以在选择润滑油时,认为越贵越好。其实润滑油越贵越好。选择适合自己车型和季节的润滑油才是正道。

应根据SAE粘度等级和API质量等级选择好的润滑油。以“SAE10W-40”为例。SAE是指粘度等级,W是指适合冬季使用的油。w前的数字越小,这种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冷启动时的润滑性越好。下面的数字是10,20,30,40等。参考粘度。数值越高,高温下的粘度越高。夏天换油的时候,最好选择后面数字比较大的油,比如30以上。

误区16润滑油变黑就该换了。

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对于没有添加静电分散剂的润滑油来说,颜色变黑确实是油品严重变质的标志,但一些汽车用润滑油一般都添加了静电分解剂。这种清洁剂可清除活塞上的粘性薄膜和黑碳沉积物,并将它们分散在发动机机油中,以减少发动机中高温沉积物的产生。所以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往往会变黑,但此时油还没有完全变质。

小编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关于汽车保养有这么多常见的误区。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用车上有所帮助。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热门文章
    TOP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