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车辆过户怎么避税

2023-04-17 18:32:26 作者:lizhu

导读:其实公司之间是有房产销售业务的,即使有房产销售,那么也存在房产过户的问题。房产转让需要缴纳很多税,所以公司之间进行房产交易时,往往会合理避税。那么公司之间转移财产如何避税呢?

公司之间转移财产如何避税?

先租后卖。

新政出台后,A先生以各种理由想卖掉买了三年的房子,但他认为要按照房价全额缴纳5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5%的营业税及附加费。于是他和买家约定,买家先把房子租出去,两年后双方按约定的价格把房子过户,交的租金计入房价。

点评:这种方式不缴纳全额营业税及附加费,只缴纳契税、登记费、印花税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由于房价的可变因素很大,如果两年后签约价格与房屋市场价不同,房价上涨,业主宁愿支付违约金也不卖房是完全可能的。对于买方来说,将不得不承担由此带来的诸多机会成本。同时,卖方可能将房屋抵押,也可能单独出售,这将给买方带来极大的法律风险!

假赠真卖

B女士手头有房,有买家愿意出55万买。但是今年的新政策让她觉得,卖了房子之后,落入自己口袋的钱好像少了很多,于是在中介的帮助下,B女士想通过赠与的方式转让这套房子。

点评:赠与转让不动产是不动产转让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所有权人处分自己财产的一种权利和行为。因为赠与转让财产与市场化交易完全不同,不征收营业税。

对于彼此有关联且确实属于赠与关系的双方来说,通过赠与转移财产是一种合理的避税方式。其费用主要是契税、公证费、登记费、印花税等。是契税交易金额或评估金额(首次交易)的1.5%,后续交易为3%;公证费(赠与合同公证)。

如果财产转移双方的真实意思和目的不是赠与,而是想转移财产并获利,则完全背离了赠与的法定无偿性特征。那么,这种行为就不会构成合法有效的赠与,而是一种合法赠与形式的外在表现,掩盖了逃避税收非法目的的违法行为。一旦发生纠纷,按照现行法律,双方都要承担缴纳税款和罚款的责任,严重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而且,除了上述法律风险外,实际出售、赠与的转让房地产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交易风险。对于买受人来说,如何约定支付方式是一个难题,因为赠与人可以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即使买受人已经支付定金,对出卖人也没有约束力。此外,我国《合同法》规定:“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买家收到的房子有质量问题,很难要求原房主赔偿。此外,买受人还应谨防赠与人取消赠与或不履行赠与义务的行为。

合同价格远远低于实际价格

准备卖房的C女士也通过中介与买方约定了一个卖价。不同的是,买卖合同上写的成交价格只有那个价格的一半。她想通过这种方式少交营业税。

点评:这种方式少交全额营业税和附加费,仍然要交契税、登记费和印花税。这种行为是合法的形式,掩盖了偷税漏税的非法目的,是违法行为。一旦发生纠纷,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双方都要承担缴纳税款和罚款的责任,严重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先签合同,几年后再过户。

D女士今年3月在城西又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想把3年前在曹金路买的房子卖掉。可惜刚好赶上新政出台。如果这套40万的房子以46万卖掉,可能要多交1.5万的税。张女士觉得不划算,就通过中介和买家约定了一个价格,准备等房子满五年再办理过户手续,以避税。

点评:这种方式不缴纳全额营业税及附加费,只缴纳契税、登记费、印花税等。,是可行的。但双方签订合同后,如果不及时办理交易手续,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多外部因素影响交易进程,双方都会面临各种突发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尤其是在房地产价格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较大差距,一方将损失惨重。而且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即使合同经过公证,也无法避免上述风险。同时,卖方可以将房屋抵押,也可以单独出售。

财产转让所需的程序

(一)房地产转移登记申请表;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3)房地产权利证书;

4)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房地产买卖合同,(法规要求的应提交公证的房地产买卖合同)或公证的房地产赠与、或公证的房地产继承证书、或房地产交换协议、或房地产分割协议;

5)已设定抵押权的,应提交抵押权人同意的书面文件;

6)人民法院提交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强制移送;

(七)非法人企业或者组织转让房地产的,应当提交其产权部门同意转让的批准文件;

8)行政划拨、地价减免应提交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缴纳地价的证明;

9)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房地产的,应当提交中标确认书、拍卖成交确认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缴纳土地价款的证明;

10)政府福利性品房应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11)提交拆迁补偿协议;

12)房地产共有人同意转让的意见;

13)企业被收购、兼并的,应提交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14)国有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房地产分配;

15)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文件。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