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池自放电是怎么回事?电池自放电的原因及故障排除

2023-04-07 14:13:16 作者:蔡金盛
车主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汽车电瓶充满电后,不用就没电了。这是汽车电瓶的自放电。这是怎么回事?下面介绍汽车蓄电池自放电的现象、原因及排除方法。

【汽车电池自放电症状】什么是电池自放电?

汽车电池充满电后,在汽车电池不使用或有电解液的储存期间,充电量的无效消耗称为自放电;它的电自行消失的现象叫自放电。即电池不接外电路时自放电电流造成的能量损失。

自放电率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含量减少的百分比。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维护良好且充满电的电池在20~30下放置28天,其容量损失不应超过20%。超过以上数值说明自放电过大不仅会影响使用,还会缩短使用寿命。

过度自放电的电池在停止使用期间电动势和容量迅速下降。汽车发电机充电时,电解液温度高,但端电压低。当汽车几天不行驶时,用这种电池是不可能启动发动机的。严重时某一天工作状态正常,第二天电压下降很多或者几乎没电,导致起动机不转,灯不亮,电喇叭不响的现象。

【汽车电池过度自放电的原因】

自放电可分为正常放电和故障放电。

电极板中的杂质是正常自放电的原因之一。

例如,正极板的活性材料是二氧化铅,但是极板的栅格框的材料是铅,从而在正极板本身中形成电池。对于负极板来说,虽然是纯铅,但这只是相对的,实际上也避免不了含有少量的其他金属杂质。

质量也会形成小电池。这些小电池的电路是闭合的,所以它们自己放电。

自放电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电池中混入了有害杂质,尤其是那些电位比铅高的金属杂质(如铜、铁)。),哪些危害更大。

比如在蓄电池中混入铜片,贴在负极板上,形成一个带铅的小电池。其中铜(Cu)是正极,铅(Pb)是负极。电流从铜流到铅,再通过电解液回到铜,形成闭合回路,自行放电。

其次,如果电池顶盖开裂或密封胶不严,表面被溢出的电解液浸湿,也会造成正负极之间的导电通路,自行放电。至于电池壳的隔板或隔墙破裂,活性物质沉积过多造成的短路,即使是轻微的也会造成严重的自放电。如果内部短路严重,充电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电池电动势等于零,必须及时修复。

简而言之,汽车电池的过度自放电大多是由于自放电“原电池”和内部或外部导电层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电池上盖不干净,过充后电解液溢出,电解液储存在盖壳上,正负极接成回路;车内电池有漏电和异常接地,引起自放电;电解液不纯。电池缺水后,加入的不纯水造成电解液中杂质过多,形成“局部电池”,自行放电;汽车的剧烈行驶使电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过多,沉积在罐底,在电极板内部形成短路,自行放电;当电池离热源太近,工作在高温环境下,正极海绵铅溶解更快,析氢量增加,负极板自放电加剧。

[电池自放电故障的判断和排除]

在自放电的情况下,首先检查电池盖是否

(1)坚持日常维护,注意保持电池清洁干燥。拧紧注油孔的塞子,疏通通气孔,防止灰尘和污垢进入外壳。如果盖子被电动液压弄湿或弄脏,可以用热水或清水清洗。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用碳酸钠(苏打)或其他碱性溶液擦拭。然后在电杆表面涂一层薄薄的黄油,防止电杆内产生硫化物和氧化物,增加电阻。

(2)应使用蓄电池硫酸和高纯蒸馏水配制电解液,以保持电解液的纯度。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用合格的硫酸和纯水配制的电解液,不得随意添加矿泉水和自来水。普通工业硫酸虽然价格便宜,但含有很多杂质,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应用于配制电解液。

(3)如果发现电池有自放电故障,应及时排除。方法是:倒出电解液,烫掉未封口的胶,取出极板,用清水冲洗极板和隔板,更换损坏的隔板。然后重新装上,注入干净的电解液充电。充电电流合适,防止板的活性材料因充电电流过大而脱落。

(4)如果电池离热源太近,应采取隔热措施。经常检查电气系统的绝缘,以消除漏电和短路。

(5)暂时不用的新电池不要倒入电解液。对于充满电解液的闲置电池,应定期充电,避免容量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提前报废。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热门文章
    TOP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