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样定罪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多少

2022-06-06 21:48:37 作者:lizhu

1.如何判一个肇事逃逸的人死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从司法实践来看,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情况非常复杂。如果此类案件单纯以交通肇事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不够准确。因此,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性质,应当根据行为人逃逸时的主观罪过形式和逃逸过程中的客观行为正确分析认定。

(1)行为人撞人后逃逸,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应当根据行为人不同的罪过形式定罪处罚。

1.对于交通事故后行为人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充分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逸行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的主客观条件的,应当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2.车祸后,受害者的伤势极其严重,以至于生命垂危。即使肇事者及时施救,他的生命也无法挽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人为了逃避罪责而驾车逃逸,而受害人最终确实已经死亡,笔者认为这种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不能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处罚,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应当依照第二款定罪量刑,即“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肇事者在一起交通事故后逃逸。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明知被害人受重伤,逃逸后可能死亡,却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被害人进行抢救,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采取放任态度,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罚。

4.如果行为人故意将被害人移动到不易被发现的地方,造成被害人死亡,以达到致人重伤后逃避罪责的目的,这种行为应当以直接故意杀人罪定罪。

(2)在处理二次事故案件时,由于行为人对二次事故的故意和过失结果的心理不同,应分别考虑。

1.“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司法实践中可能表现为同一种数罪。比如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害怕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害怕巨额赔偿费用,以至于匆忙逃跑。至此,行为人已经犯下了完整的交通肇事罪。此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他人死亡,再次构成完全的交通肇事罪。因为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过失犯罪,在客观方面是事故,所以两种事故的客体是相同的。理论上,这种情况在刑法上称为同种数罪。根据数罪理论和司法实践,同种数罪不应同时处罚,应当在本罪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2.肇事者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不顾他人安危,撞死他人。如果行为人此前的肇事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应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之前的事故只是一般的交通事故,行为人只会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3.造成交通事故后,行为人驾车逃逸,在逃逸过程中碰撞、碾压多人,致一人或多人死亡。笔者认为,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放任另一种事故的发生,这种间接故意二次事故应当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按照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这种认定的一个最明显的原因是,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以危险方法驾车撞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4.肇事者造成事故后,受害者受重伤。此时,行为人在明知被害人死亡可能性的情况下驾车逃逸,导致被害人死亡。之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引发事故,导致第二名被害人死亡。本案中,我们认为行为人的第一次事故造成了重伤等危害结果,交通肇事罪已经成立。后来被害人因逃逸死亡,故意杀人罪在此阶段成立。此时,行为人应两罪并罚。因为行为人对第二起事故有间接故意和过失,所以要分别处理。

第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有多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本案虽造成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但张先生因双方承担同等责任,无需承担刑事责任,需对死者家属进行民事赔偿。

具体补偿项目有:

一、丧葬费:指办理丧事的必要费用。按照标准上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计算。

二、死亡赔偿金:指因交通事故死亡而给予死者家属的慰问金和死者家属所受损失的赔偿金。以交通事故发生地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60周岁以下的,补偿20年;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岁;75岁以上的人补偿5年。

三、被抚养人生活费:指死者生前实际抚养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人的生活费。以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者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不满18周岁的提高到18周岁。丧失劳动能力的:60周岁以下的,抚养20年;60周岁以上的,增加1年,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算5年。

第四,精神抚慰金。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