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不足 拿什么拯救我的“自有桩”?

2021-12-17 11:18:48 作者:问答叫兽

自从上海发布了严格的新限制政策,外国品牌的汽车将举步维艰。受此影响,“绿卡”车辆上演“疯狂输出”。

近两个月来,绿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长,上海内环路地面道路“幸福地”拥堵。

对于一些新能源车主来说,“开心”绿卡的背后是强颜欢笑的悲哀——拥有一个物业车位,安装充电桩,却无法正常使用。

随着“报假桩”案件的日益增多,使得小区电动车充电难的矛盾日益加剧...

■对“报假桩”的无奈

近日,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播报,该台连续接到不少市民来电,反映明明有固定物业车位,但在申请安装充电桩时,物业拒绝配合。

“小区物业不允许在我自己物业的车位上安装充电桩。给出的理由是‘电力容量已满’。”预订了新能源电动车的老刘说。

据他介绍,他所在的小区是十几年前建成的,最近他在办理购买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相关许可手续时遇到了上述问题。

根据上海新能源汽车免费上牌政策,车主在申请上牌前必须先出示充电桩证明,即必须安装充电桩才能买车。

“向国家电网申报充电桩并不难,但物业需要出具同意书。”据老刘介绍,他居住的小区当初规划建设时,并没有考虑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所以物业以“电量容量”为由拒绝了所有新的充电桩安装申请。

据介绍,很多小区都存在“电量不足”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为了满足业主对车辆上绿卡的需求,很多物业只要业主签署“只装不用”的承诺书,就愿意“配合”办理流程。充电桩安装后,可能不会实际使用。

部分车主只能无奈接受上述“报假桩”方案。其实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大家默认操作,只是心照不宣。”一位业内人士告诉。

小区的供电能力真的满了吗?这个账不难算。家用充电桩的功率一般为7-11 kW,相当于7-11套1.5 空调节,而家用电表的最大功率通常只有十几kW。如果小区里有几十辆新能源车同时一起充电,就像用空增加了几百户的用电量。

这确实给小区安全用电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国内一些快充桩的功率已经达到了20 kW,甚至更高,未来小区用电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接受充电桩的“顺其自然”

对于购买电动车的车主来说,最好的用车体验自然是车与桩之间的“患难与共”。利用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给电动车充电,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精力充沛地开出家门,而公共充电桩只是长途出行的补充。

理想是充实的,现实是骨感的。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车载充电设施增量仍然不高,同比下降24.3%。

这一瓶颈也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规划设计一定要有前瞻性!”上海市人大代表秦娜在上海两会上建议。“新建居住建筑停车位必须100%收取设施费或预留建筑安装条件。对不符合收费设施要求的新建住宅,各级住建部门不予办理验收手续。”

不过,有业内专家向指出,“要让目前的20%的比例成为现实并不容易。”

这句耐人寻味的话背后,绕射的依然是充电桩的“真假之辨”。

去年7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接到松江区佘山镇国茂田玉娥社区居民的多个来电,反映车库内的电动车充电设施根本无法使用。

“无插头无预埋管道的假充电桩”

“墙上有充电桩。起初,我们的主人非常高兴。他们以为开发商想得周到,后来发现是假的,不仅不能用,而且没有内嵌管道。”社区的高女士说。

如果业主想正常使用充电桩,应重新安装线路、电表箱和充电设施。类似于这个新小区,一开始如何通过验收是不可思议的。

在德国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及商业产品服务副总裁夏波看来,规范缺失,充电桩的安装需要上下游的配合,包括住建委、交通委、电力公司等。“由于之前没有充电桩验收的经验,建议对施工单位委派的员工进行培训和聘用,避免出现一定的疏漏。”

■动力扩张难以落地。

买物业车位的时候,还要跟外面运营车辆的司机“报假桩”,抢公共充电桩,这让车主非常不解。物业为什么不能扩权?

事实上,国家电网并不缺电。真正的问题在于配电系统、入户布线、就地变电站等几十年未升级的环节。

“小区的扩建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变电站。在扩建空房,小区可能要盖新房,涉及一两百万的费用。费用谁来承担?”一位新的头对头造车力量的高管告诉,“电力局不会承担这笔费用。”

据悉,该小区在建设初期由开发商投资。建成交付后,电力局只起到维护管理小区内变电室的作用,后期发生的一切费用由小区自行承担。

显然,这笔巨额的装修费用不是物业公司愿意承担的,如果算在业主头上就更不现实了。“以前政府补贴只针对新能源汽车和公共充电桩,对线路改造没有太多考虑。这确实是一个新问题。”上述人士表示。

当然,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死。据介绍,目前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是“低压电缆安装”。通俗地说,就是通过电力局从小区周围的变压器拉电进小区。

但是对于这个解决方案,有专业人士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比如外露电线存在安全隐患,就需要请第三方公司检测漏洞。这个费用也是蛮多的。谁来买单?

此外,电力扩张并不是私人充电桩安装面临的唯一困难。

走访上海多个小区后了解到,部分老旧小区只有地面停车位,物业公司以“日晒雨淋、充电桩不安全”为由拒绝配合业主安装充电桩。在一些高端住宅区,虽然有地下车库,但由于配备了立体机械停车位,不符合安装桩的标准。

总的来说,对于市区的一些老小区来说,后期改造或者扩能都很难进行,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上海长宁古北新区某小区立体机械停车位

■试水共享“有序收费”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按照这种增长趋势,无疑会给电网带来很大的冲击。社区供电也将面临更大压力。

与众多行业专家沟通后,了解到“有序充电”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即在配网、用户、充电桩和电动汽车之间进行全信息交互和分级控制,感知配变负荷变化趋势,动态调整充电时间和功率,实现调峰填谷。

目前,国家电网主导的“有序充电”模式仍处于试点阶段。据了解,如果社区配送能力可以为25辆电动汽车充电,引入有序充电后可以增加到100辆。

这样只需稍加改装就能满足更多车辆的充电需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动汽车用户安装难、充电难的问题。

“但信息不透明是个大问题,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配合。”夏波是这么说的。此外,为了实现不同品牌充电桩的智能控制,需要在通信协议和标准方面能够互通,这需要进一步突破。

据专业人士分析,目前我国固定车位数量仅占汽车总数的20%左右。在固定车位安装私人充电桩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最终目的是引导物业参与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

目前,由于利益相关的问题,住宅物业没有更多的动机去实施它。

有消息人士向透露,一方面,已经有车企嗅到了“猫爪”的味道,展现出“无情战术”。据介绍,汽车公司通过直接向物业公司缴纳“入场费”的方式,成功在小区内建桩。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由汽车公司承担,充电桩产生的服务费收入全部归物业公司。

车企直接在小区建公共充电桩是一种解决方案。但收费端口标准的兼容性是首要条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公共资源。

■写在最后:

经过多年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上月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增长。在这样的关键阶段,在终端使用场景中,出现了“报假桩”、“部分桩不能用”等奇怪现象,无疑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从鼓励消费的政策到落地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整个推广普及链条虽然涉及很多环节和部门,但其中凸显的问题却无法由产业链底层的消费者买单。

当这个问题不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通消费者正在遇到时,相关部门能否主动出面,协调各方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物业能否根据自身现状积极联系国家电网发布相关配套整改方案?

只有解决了“充电桩难进社区”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才会更具可行性。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