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股比(一) 改变中国汽车行业格局

2021-12-16 17:50:27 作者:问答叫兽

这一次,合资车企的股比确实需要放开。从20世纪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80年代初,中外合资汽车公司开始在中国兴起至今。在过去的40年里,合资汽车公司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没有合资汽车公司,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然而,今年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汽车行业外资股放开的时间表,股比放开终于成了实锤。消息一出,国内汽车股集体下跌,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汽车企业未来的担忧。真的比放手那么可怕吗?它将如何改变中国汽车的格局?其他国家和领域如何应对?各行各业有什么反应?由于体系庞大,本期将首先解读政策本身,未来将推出一系列报道。欢迎关注讨论。

60秒速度读数:

1.2021年是开启股比的起点。基于车企原有的产品规划,中外合作多年的惯性,以及落地的实际情况,股比短期内不会有大的调整。2.2022年后,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数百家中国车企将面临大洗牌,加速优胜劣汰和产业融合。3.中国品牌在专用车、商用车领域积累了很大的优势,开股影响不大。乘用车部门受影响最大。即使放开股比,政策也会引导新能源的发展。4.汽车股经过30多年的防守,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培育做出了贡献,但如今却成为阻碍创新动力的双刃剑,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传统汽车公司暂时不活跃,新兴公司已经准备好了。

根据规划,2021年我国将取消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限制,2021年我国将取消商用车外资股限制,然后逐步扩展到整个乘用车领域。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的细分市场将由强到弱逐步开放。

●专用车/商用车板块坚定守城,股比开启影响较小。

最早开放的区域是专用车和新能源车。从专用汽车来看,2021年我国专用汽车产量约为160万辆,与整个汽车市场2800多万辆的产量相比,占比很小。而且市场被CIMC、一汽、解放、东风、中国重汽等大型国企主导,外资始终处于劣势。因此,即使股票比例公开,对该领域的市场影响也很小。

与专用车类似,中国企业在商用车销售上具有绝对优势。以2021年商用车销量为例。在416万辆的总销量中,中国品牌销量为402万辆,占比超过96%。相信随着股比的放开,对商用车领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部分国外合作伙伴暂时不会考虑改变新能源合资汽车的份额比例。

行业应该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份额比例的放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此前,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的合资热,大众江淮福特Zotye、宝马长城等一大波新合资企业纷至沓来。随着股比放开时间表的提出,有报道称,这可能会降低中外车企合资的积极性。

但日前,针对未来与江淮的合作,大众明确表示,并未考虑改变现有的股比结构。福特Zotye最近的一系列计划直接表明双方的合作是行动稳定的。上述两家公司的成立是双积分政策的产物。经过多年的“挣扎”,中国品牌对新能源消费群体、国家政策、销售渠道都很熟悉。对于国外品牌来说,合作是新领域、新市场的最佳选择。

从国际来看,虽然国外车企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计划,但大规模推广大多在2022年甚至2025年以后。短期来看,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现在建独立工厂不划算。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大众集团,由于排放门的影响,在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上更为积极。根据公共计划,到2022年,全球将建设16家工厂来生产电动汽车。我相信,只要条件允许,拥有巨大市场的中国一定是它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从申请建厂到政府批准等都需要一段时间。到厂房竣工。

特斯拉可能成为第一条“鲶鱼”

相对而言,对于没有传统产能、没有合资伙伴的外资新兴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公开股比可谓是“天上掉馅饼”,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近年来,特斯拉CEO马斯克努力打造个人独资工厂。一方面,他一直在与中国地方政府谈判,另一方面,他在向美国政府抱怨。在股比即将出炉的消息传出后不久,特斯拉也得到好消息。特斯拉有限公司获得营业执照,马斯克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又近了一步。但特斯拉的车型定位与大多数中国车企不同,影响力有限。

可以看出,在短时间内,无论是汽车的整体规划还是落地的实际情况,股比的放开对整个市场的影响都不大,尤其是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亚迪、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逐步走出国门,而此时的放开不会对行业造成很大的动荡,外资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寻求合资的意愿也非常强烈。

经过五年的自由化,乘用车行业正面临重大洗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外商投资股份限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这意味着五年后,整个汽车行业将全面放开。

●虽然合资汽车公司的寿命很长,但持股比例可能会不断变化。

乘用车领域存在最大的变数。从合同年限来看,合资车企仍将长期存在。目前最早的合资公司是东风大岳起亚,合同期限到2022年,最晚的东风雪铁龙距离合同到期还有47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汽车合资品牌的平均剩余合资年限约为19年。这意味着合资汽车公司将在中国长期存在。

对于合资企业来说,如果放开股份比例,可能会有三种结果:不变,外资比例不断扩大,中资比例不断扩大。一般来说,比例越高,话语权和收益就越大。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无论哪一方都希望拥有更多的股权。从一汽-大众2021年前后的股权变动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对份额也有很大的需求,中国也是如此。除非有其他因素左右,双方在合资车企领域的可能性不会有太大变化。

●更多外资独资企业将进入中国。

未来更有可能的是,合同到期后,外国公司会在中国设立独资工厂。正如中国此前的政策所指出的,原则上,新的传统燃油车企业将不再获得批准,这意味着未来,外国公司想要在中国设立独资工厂,更多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或者通过收购中国传统汽车企业的产能来获得新建燃油车的资质,这将加速汽车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和产业融合。当然,不管是哪种形式,中国肯定会有严格的门槛标准来控制。

外资汽车企业的独立成立,会给中国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但也会改变中国汽车企业的格局:一些依赖合资品牌“生活”的汽车企业,在合资品牌剥离后,将面临巨大冲击;优质民营企业可能迎来发展的春天;技术引进可能会迫使中国企业增加自主研发,否则就会倒闭。

此外,国内车企之间可能存在合并重组的可能。2021年车展期间,一汽、东风、长安汽车再次签署加强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有消息称吉利和BAIC已经就股权收购进行了谈判。尽管双方后来都否认了这一点,但令人感兴趣的是,两家汽车公司盖章的声明是相同的。与国外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品牌数量多少有些过大,也是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整合,共同打卡的一种方式。

股票比率在30年起伏中的博弈与发展

中国合资汽车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80年代。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车企之一,德国大众和上海汽车厂共同成立了上海大众公司。据老一辈记者介绍,当时双方并没有对比例提出太多要求,50: 50的比例主要是为了方便统计。也有人士指出,当时双方对合资项目并不看好,五五开是风险共担。随着合资企业的增加和利润的出现,汽车公司逐渐重视股权比例。

为了保护民族汽车工业,1994年我国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低于50%。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延续至今,包括中国加入WTO,始终坚守这一底线,形成了中国合资汽车企业领域目前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本土自主民族汽车产业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2021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未来将进一步放开汽车等一般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这是政府多年来第一次指出可能会放开对车辆份额比例的限制。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反对者担心会对崛起中的中国品牌发展产生影响,赞成者则认为,股比限制政策使国有汽车集团满足了现有的市场利益,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

此后,国家各部委多次指出,未来将逐步放开对车辆份额比例的限制。近期随着车股比限制放开时间表的提出,我国全面放开车股比限制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未来合资车企可能退出中国阶段。

全文摘要: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汽车股比的限制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这种保护下,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发展:2021年,在全球500强排名榜单中,中国汽车企业占6席;吉利、长安等车企2021年的汽车销量也超过了100万辆。

但与此同时,股比限制下的合资也造成了部分车企睡在温床,享受巨大利益却毫无进展,严重阻碍了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道路。此时,股比也在释放,以更好地加快整个行业向高端化、科技化发展。但是,前面的路很慢,路又堵又长。之前有哪些经验可以遵循,有哪些策略被各行各业推荐?我们将在下面的文章中逐一介绍它们,敬请关注。

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