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电池的安全系数远远不够”这是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期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电池安全话题发表的观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消费者关注的重心,逐渐从性能、性价比、智驾系统等方面转移到了安全性方面。电池包的稳定性如何,不仅牵动着广大消费者的神经,影响着相关车型的销售,更关乎着驾乘人员生命安全。
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克用自己独创的金砖电池,告诉了消费者们真正让人安心的新能源汽车,应该是什么样子。接下来,我们就拆解一下搭载了金砖电池的Z10为例,看看领克金砖电池是如何让消费者安心的。

从NTP到十宫格,金砖电池构筑的被动防御
为了让消费者更加安心,金砖电池在设计之初,其目标就是行业最高安全标准。因此,领克从“主动防御”和“被动安全”展开,为领克Z10的金砖电池构造了从电芯到整包的多层级防护体系。
其被动防御,主要体现在电芯、电池包外部以及车身架构上,金砖电池采用行业领先的8大热安全防护技术,包括NTP无热蔓延技术,通过精准的热管理算法和物理隔离设计,确保单个电芯异常时热量不会扩散至整个电池包。

电池包外部则采用“十宫格”铝合金高效防撞结构,采用了6082-T6系铝合金制作,屈服强度高达大于250MPa,抗拉强度大于290MPa,在满足中保研与C-NCAP的碰撞试验标准下,达到碰撞电芯0侵入; 同时,领克Z10还将9.5mm厚度的高强度铝材护板与电池包用结构胶粘合,提升了耐久性和安全性,正常情况的磕碰或刮蹭对电池包安全基本无影响;结合航天级7系铝合金前防撞梁和2000MPa热成型钢关键支撑部件,形成类似防弹衣的立体防护网,可抵御极端碰撞冲击。
极致的工艺,必然带来更强的防护。在领克独特的设计之下,领克Z10使用的金砖电池经受住了各种极端场景的试验。在对高压电池进行挤压,再叠加针刺实验后,电池表面温度仅为33摄氏度;对电池进行了外部火烧试验,并将市场从行业常规的130延长到240时,金砖电池仍然安然无恙;6项极限工况魔鬼串行测试则模拟了碰撞、浸水、高低温循环等复杂场景,验证了电池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这些测试不仅覆盖了国标要求,更以远超行业标准的严苛条件,构建了从实验室到真实场景的全方位安全保障。

从车辆到云端,领克的主动安全防护体系
领克Z10主动安全防护体系,主要体现在其“BMS智能电池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实现云端、车端、桩端三端协同,大数据“云”预警分析,实现7x24小时全生命周期的电池安全监控,能在第一时间提醒用户用车安全。
当车辆发生意外之时,领克的主动安全防护过程非常迅速,后台也会迅速给出解决方案。比如2025年3月17日,一位Z10车主在高速时发生了意外,一枚直径约5cm的铁质支架插入车辆底部电池,意外发生之后,Z10迅速向车主发出了警告,同时向后台数据模型给出了热失控风险的预警,同时售后部门第一时间响应对车辆进行救援。

可以看出,领克的整个主动安全防护也是十分高效的,在意外发生之时,领克Z10能迅速给到车主预警,同时向后台预警并给到救援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这枚铁质支架的直径是实验室钢针5-10倍,且同时刺破4颗电芯,对电池包的影响较针刺试验条件更加严重,在此情况下,电池包仍保持较好状态,也证明了领克Z10金砖电池“被动防御”系统的强大。

除此之外,领克的金砖电池在设计之初,就与领克的自有车型深度绑定,金砖电池在电芯尺寸、整包容量和底盘适配性上,是以领克自有车型为标准,完全采用专属规格开发。生产环节中,每个电池包都带有独立编码,可通过扫码追溯电芯生产时间和工艺参数,这种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体系,确保了领克每一台车的品控都维持着一样的高标准。
从技术设计到实战验证,领克Z10不但证明了其构建的安全体系,同时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安全上限。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一辆经历过实战验证仍能保证安全的汽车,远比选择那些徒有虚表的“豪车”更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