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雷军说友商就靠蒙,新能源同质化只有弊,没有利?

2024-05-14 浏览:359 评论:0

阔别四年的北京车展已经结束,但是其余温还未散尽,还有不少关于车展的话题,无论好坏都让行业陷入沉思。

最近,雷军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接连爆金句,“逛完车展,我感到非常绝望”、“这哪是在做产品,完全是在靠蒙”、“每家车厂都做一系列的车,好的车有几辆就行了,干嘛需要那么多同质化的车呢?”

记得4月底的时候,前老板也在社交软件分享了一位前辈关于车展的看法,其中也有提到目前自主品牌产品出现了高度同质化的问题。

似曾相识的剧情

如果让大家快速说出一款前脸不是封闭式设计,眯眯眼和贯穿式尾灯的纯电动车型,估计大家的大脑会出现短暂地“宕机”,真的一时间想不出来。

如今汽车高度同质化的现象,就如同2010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 4一样,这款手机各方面都是颠覆性,其后引来了各个手机厂商的模仿,不少山寨手机厂,以尼彩为首,靠着模仿iPhone 4的外观设计,收割了一大批“韭菜”,老板赚钱了之后就“提桶跑路”。

这样的剧情是不是似曾相识?

前几年的新能源市场也是如此,不少造车新势力靠着讲故事和PPT,坑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钱,好在经过了市场竞争的筛选,这些“坑人”的造车新势力都已经狼狈退场。

言归正传,正是有了iPhone 4这款颠覆性的产品,才打破了当年停滞不前的手机行业,同时也让手机行业的设计从“百花齐放”,变成了高度同质化的阶段,然后到了如今的设计各异的时期。

手机行业从iPhone 4开始就不断同质化,然后到优化阶段,经过市场和消费者的不断筛选,淘汰末尾玩家,存活至今的玩家则在不断进化强大;经历了这个三个时期之后,手机行业终于进入如今的鼎盛时期。

如今的汽车行业正在经历高度同质化的阶段,毕竟很多车企都是从传统燃油赛道切换到新能源赛道,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了行业标杆在前面,那大家肯定是纷纷效仿,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为什么会同质化?

回到文章开头,雷军说的:“这哪是在做产品,完全是在靠蒙”。其实,我觉得车企并不算是“蒙”,而是在赌,或者是叫押金。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觉得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如今中国汽车市场高度同质化的问题,其一是此前就提到过,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都是新手玩家,有了特斯拉、比亚迪等走出了一条路,那么大家就跟着行业标杆走,毕竟自己开荒真的很艰难。

其二是市场竞争力,这么说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没有哪个国家的汽车市场有国内汽车行业这么“内卷”。去年初特斯拉掀起“价格战”,随后传统车企跟进,这让国内市场的“价格战”进入了白热化。

进入了2024年,大家都以为“价格战”就此结束,不承想比亚迪不讲武德,同样是在今年初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将“价格战”的竞争推到了顶点,其余自主品牌并不畏惧,例如长安、五菱等品牌的降价更加疯狂,而合资品牌不得不参战。

除了疯狂降价之外,各个车企还要推出新产品,不仅是为了完善产品矩阵,同时还要比竞争对手快速覆盖细分市场。而降价的“狂欢”注定重创各个车企的利润,这就意味着各个车企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研发新产品,那么只能走捷径——同质化,只要有竞争对手提出新创意,那么很快就被友商复制和模仿。

因此,大家就会看到很多车企推出一些“新瓶老酒”的产品,例如比亚迪的荣耀版产品、吉利的龙腾版产品、长安的真香版产品,还有各个新势力推出一些与竞争对手设计大同小异的产品。

同质化的利与弊

那么各个车企的产品出现高度同质化,除了快速推进产品上市之外,还有哪些好处呢?最大的好处是降低试错风险。一款别出心裁设计、配置够独特,以及调校够出色的产品固然能让消费者耳目一新,但是该产品也仅仅是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和勾起了好奇心,上市之后能否受到消费者青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这款产品上市之后无法获得预期的成绩,这个试错成本太高,并不是每个车企都愿意承受的,所以借鉴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车企不仅能节省研发成本和周期,将试错成本降到最低,说不定该产品还能大卖。

那么问题来了,在如今高度同质化的当下,这些“同质化”的产品该怎么脱颖而出呢?我觉得它们要打出差异化,可以从价格、配置和技术方面入手,譬如在同级别中,总有几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例如五菱星光本是定位中型车,却是紧凑型轿车的价格,顶配不到11万,对于老百姓来讲,简直不能太香。

如果是同价位的产品,那么丰富的配置、续航里程的多少等更容易打动消费者;如果是同价位和同级别的情况下,那么技术,也就是平台架构、智能化表现,以及产品力更受消费者青睐。

当然,车企们在走捷径的时候并没有迷失自己,没有在“同质化”中停滞不前,而是都在“卷”技术,例如平台架构,吉利的浩瀚SEA架构,广汽的GPMA平台和GEP纯电专属平台,长城的“柠檬”平台,比亚迪的e平台3.0 Evo,甚至连打性价比的五菱汽车都推出了天舆架构,可想而知自主品牌在技术方面的“内卷”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除此之外,车企还在电池容量、快充(800V高压快充)和智驾等方面疯狂地卷,车企这样的“内卷”就是为了在同质化的当下,打出自己的“特色牌”,当大家提到蔚来,就会想到售后服务好,提到理想汽车,大家就想到新能源家用车代表,提到小鹏就会想到智驾,只有这样子的“标签”,才能让消费者记住,才能让消费者买单。

那么当有实力的车企在同质化的市场中打出差异化之后,就会另外开辟一条道路,从而走出自己的风格,而没有打出差异的车企将在退场的边缘徘徊,只能靠“卷价格”存活下来。就这样经过了市场一轮又一轮地筛选,汽车市场的格局将稳定下来,存活下来的车企也得到了进化,从而摆脱掉同质化,进入了讲差异化、拼技术的竞争中。

编辑总结

如今的车企都在“蒙”吗?当然不是,它们都是为了“活下来”,都在赌,都在押宝,都想从这场“同质化”模仿秀中奠定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市场份额;等到车企的盘口面积够大,有实力(资金和技术)的时候,再打出差异化的品牌特色牌,将促进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