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3的收官之月,宝马拿出了今年最后一次激进的降价措施:品牌旗下的每款车型至少降10万元,SUV车型甚至降25万之多。以宝马i3为例,厂商指导价为35.39万-41.39万元,但优惠完终端其售价仅为21万。

要知道,此前像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一直都是不愁卖车的。作为公认的豪华品牌,宝马在溢价能力和品牌号召力等方面要优于一般的主流品牌。
但显然如今,宝马不如前几年如鱼得水了。
以宝马i3为例,新车上市仅4个月后,官方就宣布降价几万,如今上市仅两年,价格就来到了“谷底”。
频繁降价背后的原因是宝马品牌销量不济。尤其是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市场反响普遍不佳。不过降价确实给宝马汽车换来了一定的市场销量。

那为什么宝马i3需要用降价来换市场?主要原因还在于其产品力的不足。目前,在大部分消费者心里,BBA在智能化,三电技术、车型设计、服务体验、产品定价等方面,相比于国产新势力品牌略显“保守”,被网友们戏称为“杂牌电车”。
尤其是最近大面积爆发的宝马i3防冻液渗漏事件充分印证了宝马在电动化转型上的不足。
有车主发帖表示,他们所在的车友群反馈,最近几天低温情况下,宝马i3大概十辆车中就有五六辆出现防冻液泄露问题,而北方车主十辆车中能漏七八辆。
甚至有车主表示,自己才刚提车一周就发现防冻液漏了,后悔自己购买i3.

4S店检测后初步判断是冷却剂截止阀的问题,由于热胀冷缩导致密封性渗漏。而原厂的零件需要从德国进口,车主们至少需要等上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更换。
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防冻液的作用是保持发动机的温度,保证运行在高效率区间。但对于电车来说,防冻液的应用更为广泛,包括整个电池、电机、线管、驾驶舱空调都需要防冻液的加入。循环管路的增加提升了冷却液泄漏的风险,所以对品控和装配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防冻液渗漏其实是宝马的“通病”了,此前宝马旗下的多款燃油车型也被用户所诟病防冻液渗漏。
甚至有网友戏称,鉴别是不是真宝马,看看防冻液漏不漏就知道了。

除了目前暴露出的防冻液渗漏外,不少消费者还担心宝马的“有刷电机”的磨损会给后期的用车过程带来不便甚至高昂的维护费用。

据了解:几乎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型都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也叫做无刷电机;而宝马i3却采用了外励磁同步电机,也就是有刷电机。不过,两种电机都有各自的优劣。
但业内普遍认为:有刷电机会减少对稀土磁铁的依赖,从而降低电机的制造成本。
有媒体在测评后爆料了有刷电机的弊端:宝马i3的后驱动电机在结构上是有碳刷和滑环的,电机在运转时,碳刷和滑环处于相互做工的状态,就必然会产生磨损。而碳刷摩擦后产生的粉尘会影响电机寿命,随之令稳定性下降。
写在最后:
进入电气化时代,从前叱咤风云的BBA稍显颓势。但从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上来看,宝马目前领先另外两个品牌,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30万辆。
不过,宝马也应该意识到,一味依赖降价拉动销量无异于饮鸩止渴。想要扭转在消费者心中“电动化孱弱”的品牌形象,还需要尽早拿出新平台与新技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