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辆之所以无法准确停入,是因为根本“看不见”。
本文约1100字 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随着现代社会汽车数量的增多,停车难这种社会性痛点问题,自然催生出消费者对于类似“自动泊车”等智能化配置的需求。
有媒体调查结果显示, 在汽车上最常使用的几项辅助驾驶功能中, 自动泊车系统使用率排在前三。

早在1992年大众就已经在其概念车上搭载了APS系统,但由于成本较高、体积较大,并没有实现量产,直到2003年丰田普锐斯开始提供车辆APS选装功能选装,APS才正式走入大众视野。有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的自动泊车行业市场规模增幅较大,2021年规模已达177.1亿元。

图及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
虽然看起来该领域及衍生体量巨大,但根据2021版最新《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自动泊车这个功能,不管是搭载率还是优秀率都还比较低。
通用技术中国汽研i-VISTA中国汽车智能指数早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对车辆自动泊车系统(APS)进行测评,测试了55款车后,发现虽然这项功能的搭载率从2018年的65%提升至2020年的73%,但优秀率仅为37.8%。也就是说,虽然搭载得多,但真正好用的却比较少。
另外,据其他第三方数据显示,在随机调查的用户中,只有1%的用户表示自动泊车系统未出现失误,而超过70%的用户都表示在使用自动泊车系统的过程中出现过问题。

使用过程中,APS出现过哪些失误?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
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我们基于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和中国交通数据深入研究后发现,斜向车位在国内较为普遍和典型,但在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2018年至2019年的测评中,该场景得分率仅为68%,可见较大占比的车型都难以成功泊入,不过,随着技术发展和优化之后,2020年该场景整体得分率已提升至87%。
除此之外,在测评过程中还发现搭载了自动泊车的车辆对于白色标线的识别也是另一大技术难点,在2018年至2019年测评的40款车型中,仅有1款可以准确识别划线车位,换句话说,车辆之所以无法准确停入,是因为根本“看不见”。
虽然这一问题,在2020年有所改善,识别率从2018年至2019年的2.5%提升至45.5%,但仍然很难满足目前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消费需求,毕竟标线车位也是最普遍的停车位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标线车位识别及停入也是下一代自动泊车系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2018~2019年APS部分场景得分情况
总得来说,自动泊车系统的确在日益智能化和普及化,但距离AI代替人脑的技术更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消费者需考虑到实际场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小心操作,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控制权,避免事故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