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有哪几类 怎样判断是不是交通肇事逃逸

2022-06-07 15:11:48 作者:diaohaiying

1.交通事故有哪些类型?

交通事故通常分为四类: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1.轻伤事故是指造成1至2人轻伤,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在1000元以内,非机动车事故在200元以内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造成一至二人重伤,或者三人以上轻伤,或者财产损失在三万元以下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一至二人,或者重伤三至十人,或者财产损失三万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1人以上重伤,或者1人死亡,8人以上重伤,或者2人死亡,5人以上重伤,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如何判断是否属于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条件;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依据。行为人逃逸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的,不应认定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为治安处罚较重的情节。

(2)逃逸时,行为人必须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因素。如果行为人在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下离开现场,不能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逸”,只能认定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作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而假装不知道,仍应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逸”。

(3)逃逸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重要因素。

实践中,施暴者逃跑的目的多为“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出于其他目的逃跑,比如害怕被受害者亲友及其他围观者殴打。这些人逃离现场后,往往很快通过向领导汇报或报警接受法律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所以在认定的时候就要加以区分,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准确适用,才能保证不出现冤假错案。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逃逸,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为人的逃逸行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进入逸行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逸行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TOP推荐
    二手车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