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对方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办 交通肇事逃逸有哪些表现

2022-06-02 10:46:29 作者:diaohaiying

1.遇到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办?

1、“私了”形式的逃避行为。

有两种主要形式的肇事逃逸行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为。1.发生事故后驾车逃逸的;二是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弃车逃逸。虽然可以“摆平”的交通事故后果并不严重,但这两种逃逸行为在“摆平”的事故中也时有发生。通常表现为:

(1)当双方对事故事实的确认或如何赔偿发生争议,未经友好协,发生争吵,然后一方“离开”并驾车逃离现场。

(2)双方核实相关情况时,乙方发现甲方车辆无车牌,或酒驾,或非驾驶人驾驶,提出无法解决,需报警。为了逃避法律的严惩,甲方感到内疚和恐惧,寻求逃避。

(3)事故发生后,乙方声称受伤,经医生检查,可以“理赔”。甲方在送乙方去医院的时候,或者乙方在接受治疗的时候,甲方不愿意承担乙方的各种经济损失,中途“溜出去”。

2.对方逃跑了怎么办?

因为“私事”中的逃逸者一般都与当事人见过面、接触过,当事人应该能够并努力记住对方车辆和对方的以下特征并及时报警:

(1)车辆的型号。如:小型公共汽车、吉普车、旅行车、公共汽车、卡车、小型货车等。

(2)车辆的颜色。例如红色、绿色、白色、黑色、黄色等。

(3)车辆号牌。包括:颜色(比如乘用车蓝色,公交车黄色),编号(最好全部记住;如果不能全部记住,也要记住前面或后面的两位数)。

(4)车辆的其他主要特征。如:车身上的图案和文字;没有载荷,载荷的名称等。

(5)逃脱者本人的主要特征。如:身高、体态(胖瘦)、年龄(年轻、中年、年老或大约多大)、外貌(是否有疤痕、纹身、痣等。身体暴露的部分)、衣服等。

2.交通肇事逃逸有哪些表现?

1.我们认为,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在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

(2)当事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是否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众说纷纭,我们倾向于只包括刑事责任);

(3)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的,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否则,难免过于严格地认为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是逃逸。同时,没有法律依据,法律与形势格格不入。

2.除上述三个条件外,下列行为不能认定为逃逸:

(一)当事人在不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离开现场,主观上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2)特种车辆(如120、122、110、119)为履行法定职责,发生交通事故后驶离现场。但如果在完成任务后发生交通事故并离开现场,则应认定为逃逸,因为其法定任务已经履行完毕,其肇事后离开没有法律依据。

(3)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交通事故中驾驶车辆离开现场,理由是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无从谈起。

(4)当事人被发现离开现场的,不应因其未离开现场而认定为逃逸。

(5)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单位负责人、机动车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行为人逃逸,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 共犯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共犯(指上述四类人)也可以认定为有逃逸情节。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进入逸行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逸行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TOP推荐
    二手车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