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措施

2022-06-01 14:35:43 作者:diaohaiying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为的认定

1.行为人有逃逸行为。

在造成交通事故后,一个人离开而不受受害者、其亲属、群众和事故处理者的控制,以避免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2.“逃跑”的时间和地点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逃逸时间为交通肇事后。那么如何理解“交通事故发生后”,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认为是事故发生后的无限时间段。这一时期应定义为从事故发生后到肇事者被事故处理当局拘留或押送前的这段时间。在此期间逃逸的,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逃逸”行为;

3.逃逸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重要因素。实践中,行为人逃逸的目的多为“逃避法律追究”;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并不是所有事故发生后离开现场的行为都是逃逸行为。有些行为人在事故发生时并没有离开事故现场,而是在将受害人送往医院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离开。这种行为应当认定为逃逸行为。

二、交通肇事逃逸处罚措施

1.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

如果肇事者在交通事故后撞倒了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逃离现场。20名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本案中,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主观恶性不深。只为逃避法律责任,现实中我们获得了抢救伤者的宝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应该是宽大的。

2.为逃避救治伤者,逃跑后主动投案自首。

有人认为,本案中,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因为行为人是主动投案自首的。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违背了立法本意。法律之所以规定逃逸为加重情节,是出于保护被害人生命的考虑。逃生最严重的后果是伤者缺乏救助,导致重伤死亡。所以这种情况自然构成交通事故后的肇事逃逸。但排除逃逸后自首的成立,依据刑法减轻自首的处罚也是适当的。

3.逃避法律责任,救治伤者。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进入逸行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逸行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TOP推荐
    二手车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