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2013-02-25 作者:huangzan 评论:2

  【太平洋汽车 技术频道】上个月,在网上频繁有长安CS35车主曝出长安CS35发动机机油乳化现象。他们当中有刚提车两天的,有跑了2500多公里的,有跑了四五千公里的,均在机油盖上出现乳化物。长安汽车官方对原因进行分析,是由于低温造成发动机工作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白色泡沫,长安CS35发动机外部油气分离系统分离效率相对较高,更容易分离出水蒸汽,产生白色泡沫几率加大。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体验读图模式

 ●机油乳化并非个案

  小编同事有台众泰Z300,搭载的是三菱4A91发动机,所以时常会对自己的爱车相关论坛有所关注。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发动机机油盖有乳化物】

  在论坛中发现中华H530以及东南菱悦V5搭载三菱4A91发动机也出现了机油盖有乳化物现象。瑞虎车主也曝出了发动机机油乳化现象。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长安CS35发动机机油盖上的乳化物】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东南菱悦V5发动机机油盖上的乳化物】

  而东南官方给出解释:“在低温天气环境下,发动机工作产生的水蒸汽与机油蒸汽遇冷凝结,在发动机机油加注口、缸盖罩处形成白色泡沫。尤其在冬季冷启动、短时间行驶停车后,更容易出现”。

●低温地区车辆更容易遇到

  发动机运转时,有部分气缸中燃烧后的废气窜入曲轴箱,这些废气含有空气中的水分。冬天气温低,带水的空气遇上较冷的气门罩盖便会凝固,这就形成机油盖上的乳化物。从网友发帖情况来看,他们所处的地区都会出现结冰现象,所以低温地区车辆遇上机油乳化现象几率相对较大。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成因源于油气分离器

  在关于部分长安CS35发动机机油盖处出现乳化物的处理意见中谈到了,长安CS35采用了内、外部油气分离系统。外部油气分离系统由于分离效率高,更容易分离出水蒸汽,产生乳化物几率加大。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下图是长安CS35发动机出现乳化物图片。机油盖以及机油加注口有比较多的乳化物。由于机油加注口处于发动机的最顶部,水蒸气上升到这里冷却后凝结,所以机油加注口出比较多乳化物。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长安CS35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 长安CS35发动机油气分离器采用了内、外部油气分离系统。其中内部是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发动机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机油、水蒸气等)经混合后形成油雾,窜入曲轴箱中,通过发动机内的管道可将油雾从曲轴箱导入到汽缸盖罩内的迷宫式分离器中。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气缸盖罩内壁粘附大量的乳化物。由于油雾中含有水分粘附在内壁上,水分遇冷凝结而无法跟随气体排出。

  而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则是装在曲轴箱通风装置外部管道中,一端接来自曲轴箱的油雾,一端接处理后排出的废气,下面则接处理后流回曲轴箱的油管,外形酷似三通接头。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经内部油气分离器初步处理的油雾在气旋内旋转。离心力使较重的机油沉积在气旋壁上并滴入排油管路内,而较轻的泄漏气体则从气旋中部处吸出。净化后的泄漏气体从该处送至进气系统。

●解决方案

  按照正常的保养间隔问题不大  按照国家标准GB11120-89规定,机油中是不允许有水分存在的。即便是发动机运转后高温时有水蒸气析出,那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在保养过程中都是需要更换发动机机油、机油滤清器等等的,一般发动机是5000公里进行机油更换,所以按照正常的保养间隔问题不大。小编建议车主过冬后应该把机油换掉,免得凝固的水分导致机油变质,降低润滑效果。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避免冬季短途低速行驶  要想减少发动机机油乳化物的产生,应该避免车辆短途低速行驶。因为发动机短时间的运作,机体组件温度没上去,尤其是气门罩盖离气缸燃烧室较远温度低,水蒸气在此处更容易形成乳化物。

机油乳化的元凶 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剖析

  针对发动机机油出现乳化现象的问题,长安汽车已经出了详细的官方声明(点击查看官网详细说明)。

  总结:俗话说“金无足赤”,何况是一台如此复杂的发动机呢。在出现了机油乳化现象后长安官方很快做出了回应,并且付诸于行动。对有机油乳化现象车辆的发动机提供免费的清洗并更换机油服务,给予返站维修客户车辆的发动机延长质保一年的承诺。长安汽车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应该继续保持。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