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回票价!林肯飞行家底盘解析
双叉臂应用在家用车上要比麦弗逊更早,是相当常见的一种悬架布置形式之一。双叉臂式的前悬架相比麦弗逊式前悬架,其增加了一根上控制臂。这样减振器便不会像麦弗逊结构那般“身兼多职”:充当支柱和转向主销的同时还要兼顾车辆的横向作用力,而是只负责支撑车身重量和控制车辆上下跳动上。另外不等长的上下摆臂可以起到分担横向作用力的功能,这样车身在过弯时会更稳定,转向质感也更好。并且不等长的上下摆臂可以让车轮在上下运动时能自动改变外倾角,这样可以使得轮胎更好地贴服在地面上,让车辆拥有更好的抓地力表现。
飞行家的自适应悬架使用了12个传感器来监视车辆的运动,包括加速、制动、转向等等动作。这些传感器每秒进行500次道路信息读取,并且可以实现悬架最高每秒100次的自动阻尼调整。此外,飞行家在高配车型上带有Road Preview(道路预判功能)功能,车辆的前置摄像头会扫描前方15米内的路面,找出路面的高度偏差,然后车辆就会提前调整悬架,以提升悬架的舒适性。举个例子,当前方有减振带时,摄像头扫描到后,就会让车辆悬架提前升高,这样车辆通过减振带时就会更加舒适。其实类似的功能在奔驰和奥迪上都已经有应用,而林肯还是第一次将这种技术带到自家量产车型上。
飞行家的后多连杆悬架采用的是H型下摆臂并结合整合连杆设计,这种结构最初是为福特Mustang而设计的,在操控性能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在性能车上的后多连杆悬架经常会采用整合连杆式设计,增加这一根连杆目的在于缓解轴承座与各连杆连接处在急加速和紧急制动时所受到的扭转力,因为多连杆悬架不同于双叉臂悬架拥有更好的二力杆力学特性,在大马力车型中瞬间的加速度会使上控制臂受到一个较大的弯矩,上控制臂为了满足强度便需要做的更加大,而增加整合连杆之后便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