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如需转载或者投稿,请致信:morain@pcauto.com.cn或留言:
曾经以为自己很爱车也很懂车,曾经以为自己拥有很多关于汽车的真知灼见,于是就经常自以为是地给别人当购车参谋。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几年“操心不见老”的琐碎时光。突然就发现,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懂,尤其发现,说服别人或建议别人是多么徒劳的事情。
一位朋友很富。每当我们在一起喝酒的时候,我总是三句话不离汽车。他就奉承我说我是专家,并表示再买车的时候一定听我的建议。我搜肠刮肚旁征博引,真的为他拿出一套购车方案:20万买蒙迪欧,30万买欧宝雅特,40万买奥迪A6。没想到,突然有一天,他来电话告诉我说车买完了:花了将近70万,原厂BMW5系!
看来,我低估了他的实力和胃口。
一位邻居的捷达AT开了5年多,开始酝酿换车。那时我对SUV情有独钟,就经常跟他鼓吹得唾沫四溅。他也陪着我同仇敌忾,把三厢轿车的俗套、低矮、空间拮据等缺憾贬低得难以容忍。潜移默化间,我以为我们达成了共识,我胸有成竹地期待着借他的光,能跟翼虎、风景甚至XC90等实现零距离接触。结果呢,突然我就发现,他在楼下殷勤地擦着他的新车——广本雅阁!
看来,我忽视了他骨子里的汽车理念。
同事小崔调到北京工作,急于买车。借助以前的惯性,他动不动就打电话咨询我。我严肃认真,充分考虑他的审美趋向,按照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给他列了三个候选车型:捷达、爱丽舍、东方之子。今年春节,他回来了,开的是擦脂抹粉的丰田威驰!
看来,我不了解他的博大胸怀。
类似的例子越来越多,在有限的失落伤感之后,我顿悟:谈论车,是大伙儿的事;买车,却绝对是个人的事。想用什么观点影响他人的购车抉择,纯属多此一举。你说好但我不喜欢,那它对我来说就是不好,我就冲它翻白眼;你说好我也喜欢但我的存折不接受,那它对我来说就是不好,我就懒得理睬它。什么是汽车?这就是汽车。
联想到自己:持币待购好几年,对比车型几十种,想买甲车,嫌贵;想买乙车,嫌陋;想买丙车,嫌窄;想买丁车,嫌俗。甲乙丙丁ABCD,左冲右突不得要领,于是就泡坛子,就发牢骚。最后,谁的意见都没能左右我自己的选择,我乐呵呵地买了毕加索,买完了也就买完了,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别人的褒贬都成了耳旁风,惟独驾驶乐趣与日俱增。
突然,我发现,综观汽车论坛,遍览新闻媒体,几乎什么车都有褒贬,什么车都有好恶。褒者,鲜花盛开,阳光明媚;贬者,痛心疾首,避恐不及。无论怎么捧怎么损,马路上的车群始终是五花八门各显风骚。任何人都难以轻易地怂恿别人买什么车,任何人都难以制止别人买什么车。即使再出现宝马游街、奔驰挨砸的新闻,那些车也依然高居名贵,吸引“成功人士”掏出支票。即使夏利、奥拓们再被某些人看不起,也丝毫没妨碍车主脸上的笑容灿烂。即使广本雅阁的“婚礼门”事件被渲染得惊天地泣鬼神,那车也不断地从4S店里开进大千世界……
突然,我发现,眼下,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汽车市场正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们这些车迷们的情趣与言行也应该说是日臻冷静。可以肤皮潦草地学习汽车结构原理,但不想深入详尽;可以探究汽车的性能特点,但不想苛求完美;可以抒发各自的汽车情感,但不想强加于人;可以记叙看车驾车的体会,但不想逼谁信或不信;可以争论问题,但不想剑拔弩张;可以痛恨管理体制,但不想对自己的针砭寄予多大期望……爱车的生活,于是就少了些偏激和无奈,少了些屈辱和郁闷。地球悠闲地转着,我们的日子也就没理由跟“悠闲”这个词过不去。
突然,我发现,比汽车更重要的是从汽车本身获得乐趣。汽车发展到如今,实质性的改进更多的已经是商业目的而已,对我们使用者而言,意义越来越小,众多卖点逐渐进入了炫耀或画蛇添足的境界。况且,除非给汽车安装翅膀、填充核燃料、增加折叠功能,等等,否则,其进化空间正接近于零。倒是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捷、舒适与宽阔,更值得我们去享受。
突然,我发现,对于不争气的厂商,你骂出紫外线来他们也依然迈着四方步;对于暴利价格,你就是急出痔疮来他们也我行我素;对于产品的缺憾不足,你就是喊出铁树开花来他们也昏然懵懂。当持币待购的时候,只有睁大眼睛赚够银子心情舒畅地寻找机会;当买完车之后,只有沉醉在我爱我车的阿Q世界里,把更多精力装进油箱,让发动机的咆哮伴随着良辰美景,活得更洒脱、玩得更畅快……
突然,我发现,汽车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充其量也就是个有意思的物件儿,我们要争取逗它玩儿,尽量别让它逗咱们玩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