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如需转载或者投稿,请致信:morain@pcauto.com.cn或留言:
春节过后,我陪一位朋友去买车。他最初的选择顺序是:中华尊驰、奇瑞东方之子、猎豹飞腾。从这个选择顺序可以看出,朋友是个坚定的国货支持者。不过,选择的最后结果却很遗憾,他把欧宝威达开回了家。他苦笑着说:宁可多花点钱,也得买个放心。
其实,国货并不是由于什么大缺陷而让他不放心。促使他放弃购买国货的原因都很简单。比如,在试驾某国产车的时候,本来动力性、舒适性、操控性什么的都不错,但开着开着,烟灰盒竟然掉了下来。还有一款,发动机仓盖的开关不能归位。另外一款,方向盘下方的罩子松松垮垮,怎么也按不稳,并露出里面一堆花花绿绿的线头儿。最可气的是,有一款新车,空调出风口的风向拨钮,稍微一动,就卡进去了,费半天劲也弄不动,销售员找来螺丝刀才算抠了出来。
尽管这些都是小毛病,但对于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商品来说,问题的性质就不简单了。人们可以由此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进而怀疑整个汽车的装配水平和可靠性。国产汽车目前仍然难敌洋品牌,此乃原因之一。
诚然,洋品牌也不排除小毛病;怒砸宝马、牛拉奔驰、雅阁被撞两截的故事还说明,堂堂跨国大厂的产品其实也隐含着大缺憾。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汽车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尤其需要谨小慎微。大品牌,具有历史的积淀,早已深入人心,即使出现个别的毛病,也很难轻易动摇其感召力,购车者仍然对其奉若神明,趋之若骛。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上,国车暂时望尘莫及。我们需要的是,用时间和品质,逐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国车上屡见不鲜的小毛病,无疑严重伤害品牌形象,是成长壮大过程中的绊脚石。
有时我就奇怪,我们可以在大事上给予关注,体现出聪明才智,为什么却在小细节上显得那么羸弱,那么禁不起挑剔?是技术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无论是什么问题,小毛病肯定意味着大问题。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小毛病积少成多,人们街传巷议,久而久之,国车就在整体形象上被扣住一个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名字叫做“靠不住”。如此,国车将很难出人头地,甚至在将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长久立足都得画上个大问号。
我里里外外观察了朋友最终选择的那辆欧宝,做工确实精密。也就差那么一点儿,硬是有人宁可多花许多钱。图的难道就是烟灰盒不脱落、烂线头看不见吗?不是。消费者图的是心理熨贴啊。
在关心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技术”研发的同时,我们的国车切忌忽视那些“接缝不严”、“漏水渗油”、“异音异响”、“卡销失灵”等等小毛病。可以倡导国人对国车的宽容,但绝对别指望国人对国车小毛病的纵容。你自己都不善待自己的话,跌跟头、摔破脸,还能怪谁?
国车,自重啊!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或者投稿,请致信:morain@pcauto.com.cn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