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保险捆绑销售违法
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汽车消费投诉热点再次引起业界关注。在东莞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东莞市消委会收集的7大投诉热点问题中,除了汽车质量问题仍是投诉重点外,其余如汽车与保险捆绑销售、试驾车当新车卖、新车加价问题等成为消费者新的关注点。
为此,记者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通过对东莞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华文、东莞南城丰田车行总经理谢韶辉两位的采访,请他们就消费者投诉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解答。张华文认为, 汽车与保险捆绑销售违反了消费者权益法,属于强迫消费;对于一些商家把试驾车当新车卖,谢韶辉认为这种行为是违规的。
买车必须买保险是否属强迫消费?
前几天我们接到一位家住东城牛山的车主赵杰的投诉,今年1月份他到下桥附近的东莞恒信本田车行准备买一款奥德赛。在车配置、车价、各项费用都问清楚的情况下,他决定要买该款车。但销售员提出一个条件,到他们车行买车就必须附带买保险甚至上牌。赵杰认为自己是买车的,并非一定要在该车行买保险或上牌。事后咨询不少汽车公司,也都存在类似情况,虽然找律师询问了情况,但双方是否愿意成交属于自愿,最后不了了之。实际上在东莞许多车行都隐性存在买车必须附带买保险及上牌照,这是否属于强迫消费?
专家解答:
张华文:买车必须在买车的车行上保险和牌照,是一种典型的霸王条款,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车行和消费者都心知肚明,但这种情况现在继续存在,是因为卖车本身的利润已经非常少了。汽车销售与保险、汽车上牌甚至其他附带品连带销售,那么车行和销售员可通过这个综合销售赚取其中小部分差价。一般而言,车行帮助上保险、上牌都存在一定差价和利润。如果是5000元的车险,估计有近700元的提成给销售员。但从本质上说,买车必须买保险,属于强迫消费,违反了消费自愿原则。
谢韶辉:消费者买车是自由的,经销商想通过消费者买车时购买保险的途径,同消费者建立更好的关系,这是经销商和消费者双方协商的过程。在买车的车行上牌照,主要是避免炒车嫌疑。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汽车的价格透明,没有多少盈利空间。把卖车和保险等综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一种营销多样性的手段,创造更多的利润是每个商家追求的目标,车行可以通过保险和上牌照分到一些利润。
买车代办手续“黄牛”能信吗?
买车除了需要缴钱外,还需考驾照、行驶证、交养路费、保险费等种种繁琐的手续,而这些手续,却也成了某些不法商人牟利的“经济增长点”,最明显的做法莫过于“代办”,尤其是二手车交易中一些借代办为名的“黄牛”吃差价宰你没商量。
专家解答:
张华文:根据国家规定,在二手车交易中如果有中间商参与,中间商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营资质,因此对于不具备资质的二手车“黄牛”来说,他们往往就会以二手车交易手续繁琐为名来主动代办手续。具体来说,就是从上家手里以低价收购汽车时,并不办理过户手续,当找到下家并以高价卖出以后,再用上家的有关资料和下家直接办过户,这样,从文件上看来,似乎是上下家直接交易,经纪人最多赚了500元的佣金;而事实上,买卖双方却素未谋面,白白让“黄牛”赚了隐形价差。还有的二手车商,利用国家车辆退保只要凭身份证的漏洞,用到手的上家身份证事先退取了保金,挪为己用,然后再把车倒给不明情况的下家,造成了下家无法办理保险。对于此类情况,建议消费者为避免被“宰”,买卖双方应该到合法的二手车交易中心(市场)进行交易及办理过户,不要轻信路边摆放的车辆和“黄牛”的说辞。
经济型车投诉多是因为质量差?
在去年对汽车投诉方面,经济型车占据了相当比重,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投诉较多,是否这些车的质量差或者服务不好?
专家解答:
张华文:这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去年全国生产汽车约750万辆,实际售出约700万辆,作为经销商的车行压力很大,库存车增多;另外,这涉及到经济型汽车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经济型汽车故障并不比其他价位的汽车多,这不是技术问题,不能说经济型汽车质量就不行。经济型车主本身经济实力有限,可能开个8万元的车,一月收入就只有5000元,除去月供,如果车子再有个小毛病,随便修理一下要数千元,那么就心里觉得是车子质量问题;或者是车行、维修厂“宰人”乱收费。实际上,是他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他对一些很小的问题都会去投诉;而消费价格高的车主,在这些方面反倒平和许多,没有特别的问题,就比较少投诉。这是经济型车主投诉多的主要原因。
谢韶辉:经济型汽车故障多首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问题。一个年薪100万元的人买奔驰,从来不为质量担心,因为其消费能力强,对于花费一定的维修费用根本不在乎。而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买一辆经济型汽车,每个月有限的工资还要承担供车的费用,即使坏了一个很小的零部件,花的钱不是很多都会让其非常心疼,自然就投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