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到底应该怎么炒作自己?
一款新车型在上市之前对其大力的宣传是没有错,关键是如何的宣传。确切的说在基本参数已定的情况下怎样对外公布预想的配置和价格。毫不客气的说,马自达3和思域在国内之前的宣传策略并没有达到他们之前预想的效果,笔者认为当初马自达3的预计价格倒不是让公众最敏感的元素,关键的是没有准确在国内说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假象的竞争对手(和雅阁2.0L、沃尔沃S40、甚至和自己的马自达6 2.0L比,多少感觉有些自不量力),更为难得的是它是国内因为各方利益问题,首款一上市就停产的车型。而思域的宣传失利在于先前对外宣布的价格区间是13~18万,这在全国人民看来算是一个比较厚道的价格,可是当真正上市时爆出14.78~18.88万的高价,让全国人民多少感觉被忽悠了,进而引起了许多城市推订现象发生,还不如马自达3当初订一个高价在实际上市稍稍低一点的策略。
东风日产应该如何放出自己的预售价格,应该如何引导媒体帮助对外宣传?有了马自达3和思域的例子,笔者认为这是厂家在此方面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因为稍有差池,输了订单不说直接输了人气,要找回这些无形价值非常不容易,不是单单降价能解决的问题。
近期新车型上市都怎么了?
作为一位汽车行业的记者,我们近期发现现在的厂家新车型上市都非常的罗嗦,什么亮相一次发布会,下线开一次发布会,再是正式上市开一次发布会。我们理解厂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长时间有效通过媒体在国内的人群进行宣传,首先看看市场的反应再最终定出价格,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样做法应该是有弊也有利的,如果把握的好品牌将会得到持续的发展,迎来越来越多的订单(锐志的宣传是成功的,速腾的宣传也算是成功的);如果把握不好,在前期高调的宣传自己的预售价格和配置的情况下得到不少潜在客户的订单和人气,进而以为有了如此高欢迎度自然品牌价值高了,在上市之时可以定出一个稍高的价格,争取单车的利润。结果呢?事与愿违,订单退了,遭到了全国不少人群的讨伐,包括其经销商自己都感到无奈和尴尬。所以说决策者把握着价格的尺度,一不小心就是年产几万的计划和几十亿的销售额是否能够完成。
我们期望之后厂家和媒体都能在价格和配置方面成熟的考虑问题,厂家需要卖车,消费者需要买车,不要让不和谐的因素扰乱了人们正常的思维,打乱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服务链,到头来是谁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厂家车没卖出,消费者车没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