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洗尽铅华 谈对德日车系的再认识

2005-08-15 09:47:42 来源: pcauto 作者:蓝鹰

  版权声明:系太平洋汽车网独家稿件。版权为太平洋汽车网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太平洋汽车网无关。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像日本那样,给与中国社会如此激烈深刻的战争重创。近代一百年的日本发展史是和中华民族的衰败史和血泪史相连的。

  对日本人的再认识是在十年前,读沙林的《从宫本武藏到东条英机》,这篇载于1995年《中国青年报》的“对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和侵华史众人谈”对日本人做了深刻剖析。

  文章分析到,日本是个善于模仿的民族,但他们往往没有把一个体系中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拿出来,他们汲取的是他们民族中早已存在的思想愿望和目的相契合的那部分。他们学习西方,摒弃一切人文思想,仅学技术、军队体例和殖民侵略的行径。

  日本人对于儒家的学习也是这样。在中国,“仁”凌驾于“忠”“孝”“勇”之上,是先决条件,如果统治者不仁,人民可以反抗。但是这显然与日本天皇制不相容,因而,日本人引进儒家时,“仁”是被排除在伦理体系之外的。他们从不怜惜卑躬屈节懦弱可怜的人。

  “日本人往往可以将别人的发明创造加以完善和发展,甚至做得更好,但却缺乏自己创新的能力。这就使他们处在世界最前列时往往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等待再次出现领先者时,拼命赶上去,而自己永远不能脱颖而出。”这是一位深谙日本人的汽车界人士的话。

  对日本车的再认识是在最近这几年。以前进口的只有一定级别官员才可乘坐的皇冠公爵王轿车,让我觉得日本车好高级。后来看到满地里跑的三菱越野车和日产皮卡等,让我觉得日本车强悍结实。随着本田丰田日产三菱等日本著名汽车公司争先恐后纷纷与中国合资建厂生产销售汽车,我们才逐渐了解到,日本车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物美价廉的经济型汽车著称。

  然而,这些所谓“经济性好”的汽车合资国产后,销售的价格并不便宜。尽管经过多年来国内汽车的恶性竞争,降价后的日本汽车仍然要比销往欧洲的同类车型贵上10%--30% 甚至更多。难怪广本的的门胁轰二在离任时说:“我在中国唯一的遗憾,就是把雅阁的价格定高了!”

  耐人寻味的是,这款“被定价高了”的雅阁在上市之初,旋即引起了中国汽车史上的第一次加价风波,被人们以超出指导价3-5万元的价格疯狂抢购。而后,“加价售车”被各商家效仿,发扬光大至今仍然阴魂不散。

  说日本人是模仿抄袭的老祖一点也不为过。不仅仅是文化,日本汽车其实就是靠模仿抄袭美国车发家。但是日本车商很快吸收消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别是他们很快掌握了制造汽车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日本在短短几十年跻身汽车强国,除了政策和体制的优势之外,日本人的有所侧重和严谨高效的学习精神让人称道。在岳健的《丑陋的日本人》中提到:日本人善于学习,有毅力,有心计。他们在经营管理上的周到让人无可挑剔。日本人懂规则,并且善于利用规则,所以当丰田状告吉利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感到突然和可笑。

  我曾经就车论车,写过一篇《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的议论文章,论述了日本车商进军中国的策略问题。面对占得先机已经做强做大的欧美车商,日本车商按部就班,表现低调,却出手不凡。他们总能找到击破对方防线的套路,从而使自己慢慢渗透,在占有了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能获得远比对手更多的企业利润。

  比较欧洲车商造车更看重技术含量,日本车商以市场为导向的造车理念显然更加实用,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

  日本人比欧洲人更了解中国人。日本车商更注重在外型上配置上向中国的消费者妥协。对于象征豪华的电子设备真皮座椅等能让消费者一眼看到的东西,日本人总是把它做得近乎完美。即便是威驰这样的小车,丰田也要在几年前给它安上导航,即便是颐达这样的家庭用车,日产也要给它配上高级轿车才有的智能启动钥匙。

  据说东风日产的大小车型最终没有取消掉被人指责的桃木内饰,就是因为东风日产的高层中还有一位来自台湾裕隆的副总。这位副总说大部分中国人骨子里还是喜欢这个花哨的东西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东风日产的蓝鸟等车型三番五次拉皮整容,每次总能让一部分中国消费者感动的。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太平洋汽车网APP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