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系太平洋汽车网独家稿件。版权为太平洋汽车网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太平洋汽车网无关。
国内油价的上涨和有些地方汽油短缺的报道,让我再一次想起一位英国女郎的征婚广告:“他年轻潇洒,并且身边还有一桶汽油。”
我不知道,中石化和中石油是依据什么来决定油价的升降的。但我知道,能源匮乏,不仅仅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问题。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人均能源占有量、能源利用率等指标都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媒体上的电荒、煤荒、水荒、油荒不绝于耳,而看得见的浪费又让人触目惊心。因此,厉行节约,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
但是官员百姓陈旧的思想观念和铺张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了的。面对油价上涨,百姓可能会多考虑购买经济型小排量汽车,私家车主们会养成省油的驾驶习惯,少跑路,顶多弃车步行,无他。但是,油价从当初的1.9元到现在的4.2元,也没有“抑制”住汽车数量的疯涨和马路上的拥堵,为什么呢?是油价不够高?还是汽车够便宜?
如果你熟悉国内的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你会发现,私家车主们想念好这个和谐社会的节约经,并非仅仅是车主个人的事。
对于经济型小排量汽车的使用限制在一些地方仍然盛行。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依然明目张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搞排量歧视,说明我们的地方政府官员是需要接受一堂有关能源节约的法律课了。
小排量汽车不安全?不安全为什么还让出厂?!于法于理都不通。小排量汽车速度慢?到底有多慢?比法拉利差点。某些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不是说明了某些官员的知识匮乏,而是说明了他们想当然的偏见和虚荣。你把经济搞好了,我也想买一辆宝马给你长长脸!
国家对公务车的排量限制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得不到执行?政府官员乘坐的汽车为什么越来越豪华?为什么非要坐A6和皇冠而不能坐风云和自由舰?为什么不将公务员用车排量定得更低一些,比如1.6,1.4,或者更低一些。我那个0.8排量的小面带上7个人还都能跑到100公里,耗油才7个,这样的公务用车多省油!如此现实,如果要继续深究的话,恐怕会牵扯到更深层次上的话题。但起码说明,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政府官员应该走在老百姓的前头,做老百姓的榜样。否则,难以服人!
政府靠通过能源的价格调控来限制能源的过分使用,意在“堵”。这样“堵”的措施还应该有:国家应尽快立法限制豪华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使用,而不仅仅流于发一些文件和建议。
堵不如疏。国家应该通过消费政策引导汽车消费。国家要制定措施支持一些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经济型小排量汽车,并且切实打破封锁,让小排量汽车上路;国家应该对购买小排量汽车的消费者给与政策倾斜,在各种税费交纳上给与优惠照顾或者免除;国家应该推行使用替代能源汽车等等。
这样的讨论已经有很多年了,也不应该仅仅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时期被旧话重提,被当作凸现政绩的新闻宣传。
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从1886年德国人奔驰和戴姆勒制造出第一辆汽车开始,汽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今天,汽车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通代步工具了,它是一种文明。
在我们这个传统农业国度里,汽车被赋予了太多的东西,承载着太多的渴求和梦想。刚刚享受到汽车文明带来的时尚生活的私家车主们,却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生活我们还能享受多久?
我不知道,私家车主们面对还要涨价的汽油,除了叹气之外是不是还想说:老天爷,给我下一桶汽油吧!但是,我确定,走到市场里的消费者,都会问销售代表:这车怎样?省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