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系列点评之九 国货-小荷才露尖尖角

2005-07-12 09:00:19 来源: pcauto 作者:任我行

  编者按:从5月11号,系列点评的第一篇(通用)发布以来至此,恰好两个月。PCauto导购频道-独家系列点评也进入了尾声,可以说之前的八篇文章脍炙人口、说理中肯、广受好评,有甚者单日访问量突破了13万,这是编者所未能意料的。回顾系列点评,我们大都是“国外车型中国制造”,中国是消费大国不假,是制造大国也不假,但是“制造与消费”终究不是根本,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的产品,是属于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系列点评的收尾篇其实就是-民族篇,希望广大热心的PCauto网友能体会出编辑和作者的初衷,如果对该系列点评有什么疑问、意见、建议,请文后留言,有问必答。多谢支持!

太平洋汽车网 导购频道 王涛

  

  正文:

  20世纪80年代,北京吉普与戴姆勒•克莱斯勒签约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开始,轿车国产化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着,何谓国产轿车?对一些合资企业来说,只要是在中国本土生产或者组装的汽车就是国产车;而对于那些走民族汽车工业道路的国有或民营企业来说,国产车应该是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并直接或间接参与设计开发的车型。对于前者,国人颇有微辞,因为这些合资企业已经“国产”了20余年的汽车,却未具备丝毫研发能力,更看不到因此而结出的硕果。而后者,他们采取独立或联合开发的模式,不但掌握了一些研发技术,同时拥有了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加快了企业主动性的发展和提高。在这些企业中,奇瑞吉利是优秀代表,而比亚迪长城哈飞以及华晨等企业也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快速成长起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发展中的民族企业和他们正在不断完善的产品。

  一、比亚迪--迈出自主研发坚实一步

  在电池制造业内提及比亚迪,没有几个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的,因为这个创立于1995年、20多人的规模起步的小企业,至2003年就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而在汽车业内,比亚迪的名气要小很多,两年前才刚刚组建的比亚迪汽车,至今并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规模。目前已经上市或下线的产品只有福来尔、比亚迪F3两款产品。

  福来尔,起源于西北的秦川汽车公司,以奥拓轿车的平台为基础进行全面改观,历经2年的时间,西安秦川完成了从整车设计,模、夹、检具设计制造到零部件设计、试制、工艺调试和认证试验的各项工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其他国内制造厂商“开发”车型的新路,打造出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秦川“福莱尔”。2001年9月6日,这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家庭轿车在西安隆重下线。当时市场上的福来尔提供2种动力选择。一种是采用了原奥拓的368系列发动机,另一种是选用了韩国大宇原装的M-TEC型发动机。福来尔的优势是内部空间较大,这得益于当年秦川找出四个身高1.85米的大个儿坐着当“模特”,以他们的体型为蓝本设计出FLYER的车型空间。同时它是国内第一款通过正面安全碰撞试验并批量上市的微轿。

  当然早期的产品也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国产动力车型不足且变速箱手感生涩;驾驶座位的方向盘与腿之间距离太短,很不方便;部分装备的工艺水准不高,最为明显的是后视镜在行车过程抖动厉害,直接造成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福来尔上市后,有过不俗的市场表现,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它还是渐渐走到了市场边缘,这时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王传福出现了,这个怀揣多年造车梦想的企业家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77%的股份,全面进军国内汽车市场。在随后几年里,福来尔经历了数次升级更新,虽然至今并没有获得市场的青睐,但是王传福却通过收购策略获得了汽车生产的“准生证”,2005年4月16日,比亚迪宣布自己打造的第一款新车F3下线。我们再看看这款新车,从外观到内饰,很多地方都有丰田花冠的影子,对此,王传福认为,这是“借鉴日、韩等国汽车发展的成功道路和经验,大量吸收非专利技术、消化吸收国际流行设计元素”的产品结晶。

  2005年6月,在国家汽车检测中心碰撞中心,F3碰撞试验之后,两项数据表明该车型的安全系数高于国内绝大部分的同类别车型,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和不少国际级汽车企业的产品安全性能不相上下。这算得上是一记充满骨气的碰撞,它告诉世人:模仿造车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从模仿到积累,最后全面设计,最终全面超越。这也是民族工业真正需要努力的。

太平洋汽车导购频道 独家系列评论

美国 独家系列点评1 通用价格体系与马其诺防线
中国 独家系列点评2 由奇瑞的价格体系说下去
韩国 独家系列点评3 北京现代演义韩城攻略
德国 独家系列点评4 大众中国滑铁卢还是保卫战
日本 独家系列点评5 本田中国 无远虑必有近忧
日本 独家系列点评6 早出晚归丰田胜算几何?
日本  独家系列点评7 五虎助阵 日产仍棋差一招?
中国 独家系列点评8 吉利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中国 


 独家系列点评之九 国货-小荷才露尖尖角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太平洋汽车网APP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