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价涨跌变幻时 是快乐消费还是烦恼待购

2005-03-14 11:02:00 来源: 作者:林丰

  最近买车成了西工大张老师的烦心事。长安区新校址落成后,几十公里路上奔波不可避免,车也成了他急需的代步工具。早在去年学车那会,他就想买车了。拿到驾照后,他更是手痒心热,整天上网看车、下课逛店,不放过任何试车机会。三挑五选后,他决定了一款十万家轿,价格谈妥就要交钱,谁知一觉醒来,网上车价掉了一万。这车掉价也太快了一点,谁愿易尝试赔钱的滋味!老张开始了持币待购。哪知等到年底,车价涨了,他到车商处一问,被告之要加价五千排队订车。老张有些不太明白了,你说涨价了还买车吗?
 
  春节过后,车市又酝酿着新的变化。众多05款新品即将上市,少许04款新车开始让利,媒体间也传说着涨价的信息。在车价新一轮的涨跌之间,像张先生这样的持币人群何去何从,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相关业界人士。

  物超所值汽车时代

  西安北郊凤城五路上海大众4S店的销售大厅里,上汽联的焦艳萍经理微笑着接待了记者。谈到持币待购现象,焦总说到,“谁也不愿意轻易损失多年的积蓄,用户持币主要原因在此。通常用户是按车价高低找2、3个车选择购买。销售工作就是在品牌性价比宣传到位后,利用价格杠杆找到用户心理平衡点,借助促销手段刺激购买反应的过程。但滥用降价手段刺激用户的结果,使买家心理反应趋于麻木,待购现象自然就出现了。”

  市场经济初期,人们往往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名牌降价经常引发抢购热潮;进入90年代,“物有所值”品牌观念流行,汽车成了高贵身份的代步象征;直到今天百姓购车年代,单纯价格促销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购车心理,大家需要一种“物超所值”的消费时尚。

  服务品质买车注重

  说到买车成本,焦总分析指出,“买车应综合计算购车花费和用车成本。购车花费车价直接体现,用车成本却和品牌保有量及4S店服务口碑有关。保有量大的品牌维修成本低,服务口碑好的4S店能减少潜在的修车费用。今天的车主不能正确判断车况好坏,很难及时发现故障隐患。上海大众有句话,买车是合作的开始。当24小时全天候救援、7500公里免费保养提醒、终身免费定期检测通知到用户的时候,都降低了这种潜在费用。”

  随着新车技术含量增多,车主服务依赖心理加重,4S店的服务口碑成为人们买车的重要因素。“买什么车”、“什么时候买”和“在什么地方买”都成了人们比较选择的因素,正确的购买决策往往带来了超值的服务体验。

  自由生活有车开始

  记者朋友,资深策划文先生,谈及消费观念时指出,“很多国人储蓄,都在为预防危机所需。好象一旦出现生病、养老、住房等问题,无钱不够就难以应对。将来是什么样子,存钱多少就够了,人们都说不清楚,只知道看到存折数字增加就是满足,一昧存钱,忽视了物质消费带来的快乐。牺牲今日快乐换取明天安宁,日复一日,成就了许多葛朗台式的数字幸福。”谈到汽车时代,他激动地说到,“有车是自由生活的开始。随着私家车辆的购置,就象安了一付翅膀,方向盘手中,油门脚下,一日千里,随心所欲。私人空间、出行自由,呼朋唤友、体验自然,自在的生活,少一天都是损失!”

  也许文先生“快乐消费”观念有些超前,但张老师“烦恼待购”做法就实际吗?西工大新校区落成以后,张老师这车是迟早要买。随着社会保障力度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能不能从“钱眼”的期待中觉醒,早日追求物质消费带来的幸福生活!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太平洋汽车网APP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