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2005年,人们还在谈论今年的车价会降到什么程度,关于汽车降价说什么的都有,甚至表示汽车价格要“崩盘”的都大有人在,但是出乎意料的是,2005年汽车市场的第一波大规模价格变化,竟然是涨价。
新年伊始,新捷达和一汽奥迪都“一反常态”地扯起了涨价“大旗”,进口车的价格走势也正如本报2004年年末预测的那样,全线大涨价。在降价行为“称王称霸”的今天,这么多车型同时涨价的情况很少出现。“有些车型涨价确实是因为供不应求,但是对于另外一些车型来说,涨价实在是无奈啊。”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日前,市场上传来消息,新捷达基本型的售价由上月的8.7万元,涨至9.7万元,涨价幅度为1万元。经调查,这次涨价是经销商行为,但是参与涨价的经销商已不在少数。而与此同时,一汽奥迪在2005年1月1日结束了从去年国庆期间开始的优惠促销活动,所有车型调整回2004年国庆节前的价格,即上涨2万元。据悉,这次奥迪的全线涨价是厂家统一调控的结果。其实早在2004年1月1日前,记者就从一位一汽奥迪经销商处得到了这一消息,该经销商当时表示,厂家并没有对优惠活动是否停止表过态,经销商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据他所知,很多奥迪经销商已经准备从1月1日起将售价上调2万元,“这样做是最稳妥,最不会得罪厂家的办法。”而从厂家得到的消息也证明了这一点,厂家日前已明确表示,优惠活动结束,全线车型统一上调售价。
“2004年的良好销量导致了捷达和奥迪逆市涨价的发生,这次涨价无疑是甜蜜的。”一位经销商认为。据悉,2004年一汽奥迪已经基本完成了销售任务,特别是2004年10月,一汽奥迪4年来首次宣布降价之后,销量更是激增,连一向市场表现不佳的奥迪A4在降价之后1个月的销量也增长了156%,库存也大大减少,这让奥迪有了涨价的资本。
另外,奥迪和捷达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也为涨价增添了砝码。奥迪作为高档轿车的代表,已经在中国汽车市场摸爬滚打了许多年,良好的市场形象和性能已深入人心。而捷达更是经济型车的代表之作,具有节油、配件便宜、经久耐用、销售网络完善的特点,并在市场上被消费者所认可。所有这些优点,使奥迪和捷达的涨价很有说服力。记者在市场也看到,涨价之后,捷达和奥迪的销量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可见,消费者对奥迪和捷达的品牌和服务已经十分认同,即使涨价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销售。
进口车:经销商不敢贸然进车,车市物以稀为贵
2004年年末,本报就颇有预见性地指出,2005年年初,进口车价格将要上涨。可文章一出,在各大网站上招来骂声一片。但是事实证明,本报的预测很准确。日前,进口车价格急速反弹,30余种进口汽车的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丰田佳美的价格从元旦前的35.8万元涨到了37.5万元,上涨1.7万元。日产奇骏、本田思域、现代酷派、凌志、三菱、Volvo S80等车型也开始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