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降下来 为何销量也跟着降?消费者为何

2004-11-08 17:37:44 来源: 作者:吕惠敏
  国内三大汽车集团掀起降价潮后,虽然广本在京沪等地的经销商也采取市场优惠活动,但汽车市场依然继续4月份以来的低迷。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显示,6月份北京市场共销售新车23586辆,比去年同期下降2.5%,比上月下降 13.6%,创2003年6月以来的新低。业内人士猜测6月中旬以来各大品牌的大规模降价与此不无关联,汽车巨头们已经嗅到了某种危机的气味。来自国资委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油价上涨、汽车消费信贷紧缩等因素的影响下,汽车销售较上年明显回落,而生产厂家产能的扩张以及部分消费者购买预期的回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求格局的变化。

  原因1 消费者仍怀有持币待购心理

  厂商还有降价空间是消费者持币等待时认准的“死理”,车市再次大规模降价是众望所归。在消费者看来,除了经济型车以外,15万元以上的中级车以及中高档车都还有降价的余地。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降价狂潮将在中级车市场出现,尤其是合资企业生产的中级车。君威帕萨特等车型降价的连带效应将会很快显效,这会逼迫利润比较丰厚的国产中高档车跟随降价。一些常年经营中级轿车的经销商甚至这样跟媒体透露:中级轿车价格调整将在一两个月之后全面展开,有降价空间的中级车市场价格调整将会成为必然。

  之所以得出中级车有降价空间的推论,是基于以下判断:中级车几乎都产自合资公司,这部分车型与其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平均贵10%-30%.大众2003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14%,其利润却占其全球利润的三分之二;而上海通用2003年销售轿车仅20万辆,利润却位居全行业第一,高达79.85亿元,比销量最大的大众还高出6.44亿元。降价空间即在于此。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涉及20多种品牌的近80种车型参与降价,降价车型的平均降幅为9.01%.但是这远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因为对价格最为敏感的中国消费者,自有其心理预期。

  价格是目前对消费者购车影响最大的因素。日前由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信誉调查中心和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联合开展的2004年上海汽车消费质量诚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因素中,价格、品牌、售后服务成为消费者购车首先考虑的三大因素,其中价格又成为重中之重。调查显示,将价格作为考虑重点的消费者占到了37%,而将品牌作为考虑的重点的消费者次之,占31%,售后服务位列第三,占20.2%.近日,北京网上车市最新统计的2800多个独立样本的调查显示,87%以上的消费者购车用途是“家庭的代步工具”,63%以上的消费者选择排量1.0- 1.6L的轿车,大部分的消费者能承受的价格区间在4万-8万元。

  按照这个标准把市场上的经济型轿车大致梳理一下。排量在1.4-1.6L之间的轿车目前价格大部分都在8万元以上,甚至超过了10万元,这样的价格令工薪阶层望而却步,也让年轻消费者不会痛快“埋单”。价位在8 万元以下的轿车排量大都在0.8-1.3L之间,但是功率多在50kW以下,无法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大功率汽车享受的追求。因此,缺乏高性价比的经济型轿车是车市和消费者的一大遗憾。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