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
市场份额总体上呈稳定上升态势。美系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产品也覆盖了从微型轿车到中大型轿车以及MPV和SUV在内的几乎所有细分市场。在微型轿车和小型轿车方面,随着众多自主品牌蜂拥而入这两个市场导致竞争加剧,美系产品表现不佳,一方面Spark在奇瑞QQ的挤压下勉强支撑微型轿车市场;而小型轿车方面赛欧的销量在2004年虽有所上升,但嘉年华和赛欧SRV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仅一款凯越就为美系品牌在紧凑型轿车市场撑起了一片天空,其独自贡献了3.7%的市场份额。在中型轿车市场君威在和雅阁的竞争中暂时落于下风,幸好2004年蒙迪欧上市后表现不错,才保证了中型轿车总体市场份额没有下滑。今年伊始,各大厂商在这一市场的争夺不作任何铺垫已直接展开,如果没有更大动作,在这一市场美系产品恐难与日系产品争风。MPV市场GL8虽处于排头兵位置,但近两年来几款价位偏低的国产车型催生了MPV市场价格战,GL8价格从上市初期的30余万元落到目前主要在25万~30万区间,由此可见这一市场的竞争亦是日趋激烈,GL8能保持如今的表现已相当不错。而在SUV市场美系品牌整体表现不佳,北京吉普2004年业绩欠佳,金杯通用又宣告停产。
长远看,上海通用整合品牌构架,未来雪佛兰品牌将担当冲击中低端市场的重任,加之长安福特也势必继续发力,这些都将共同促使美系企业在未来中国市场表现被看好。
韩系
虽然从总体上看韩系品牌市场份额还不太大,但其上升势头非常迅速,不容小视。从产品组成看,韩系品牌除了在小型轿车市场一直有较好表现外,在紧凑型和中型轿车市场都是一炮打响,尤其是紧凑型轿车方面,伊兰特推出当年即表现强劲。虽然在MPV和SUV两个市场表现一般,但考虑到韩系产品的长处在于价格便宜、性价比高、以及迎合中国人审美观的外形,劣势在于品牌缺乏历史,故其未来主力市场还是在小型、紧凑型和中型轿车三个市场,尤其是前二者。另外,韩系企业北京现代在2003年单车利润超过4万元,排名第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交司),故而拥有较大的降价空间保持价格上的杀伤力,但其是否会通过进一步降价来扩张市场份额值得关注。
法系
目前只有神龙孤军奋战,其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尤其是2004年,而且与其他一些企业销量增加份额降低不同,神龙2004年销量也有下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产品线较窄,主力车型较老。另外虽然富康、赛纳、标致307等拥有不同的用户群,但都在紧凑型轿车一个市场中。
今年对于神龙汽车将是战略调整年,核心任务是节省成本,新产品推出将主要依靠改款升级,比如富康在今年改了发动机,加强了宣传,情况有所好转。预计在2006年神龙将会有比较大的作为。
自主品牌
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所谓的自主品牌中很多车型其实是属于使用国外车型生产许可证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但我们意在探究每个系别各组成部分发展状况,所以我们以品牌为划分标准,接下来分析我们的自主品牌厂商们。
国内自主品牌产品所占份额虽然一直在20%以上,但是随着各国际巨头加大投入,其下滑势头逐渐显现。从具体细分市场看,自主品牌依靠价格优势在微型和小型轿车市场表现较好,获得了一定市场。另外在中低端的MPV和SUV市场(尤其是后者),长城、长丰、江淮和东风柳汽等国内企业业绩不俗。而在中型及以上市场,随着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不断降低,自主品牌在品牌、技术等各方面的劣势使得其竞争力还非常有限。红旗旗舰虽然是目前在大型(豪华型)轿车市场的惟一国产车型,但每年百辆左右的销量使其还只具有象征意义。
随着能源、环保、交通压力与日俱增,以及汽车迅速进入普通家庭,微型和小型轿车将得到较大发展,并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另外,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在这两个市场已经打下一定基础,而国外品牌大多还未大举进入这两个市场,这为国内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从长远看,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重点应在这两个市场,应致力于设计和制造符合普通大众需求的车型,如小排量,低油耗,经济实用,价格便宜,质量可靠。
小结
总体上看,目前国外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是占据了绝对强势,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大多只是在中低端市场比较活跃。而在各系别中,目前德系品牌虽然还处于榜首地位,但与第二名日系的差距已非常微弱,且下降趋势非常明显。而日系、美系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保持良好上升势头,在各个细分市场取得全面发展,其中尤其是日系的突飞猛进值得关注,其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超越德系成为新的排头兵。韩系在某些细分市场会继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而法系则由于车型风格可能会逐渐在晚些时候开始显现竞争优势。自主品牌目前则应立足微型、小型轿车为代表的中低端市场并开拓出一片天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