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可使人们通过手机实现对自身的地理定位和导航。但据调查,这部分人只占手机持有者总数的15%,因为只有少量手机拥有GPS接收机,那么剩余85%的用户怎么办?GoogleMaps正在测试的MyLocation手机定位服务,试图迎合这部分人的定位需求。
从古代的司南到现代的GPS定位,人类一直试图在浩渺的天地间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网络时代,只需指尖轻轻点击鼠标,一个“平的世界”就会跃然呈现在电脑屏幕上。GoogleMaps地图服务正是凭借着这层深远的涵义登上了《时代》杂志评选出的“2007最佳电脑类发明”榜单。
GoogleMaps可以向用户提供两种图:一是矢量地图,二是不同分辩率的卫星照片。它实现了人类地图从静态到动态的历史性变革——如今的数字地图会给你提供所在地和目的地的大量照片,帮助你设定特定路线的导航,给你提供所在地附近的餐馆、酒店、旅行社等各种信息。更有趣的是,通过卫星照片,你可以俯瞰地球的任何角落。
在这个移动的时代,GoogleMaps又新推出了MyLocation(我的位置)手机定位服务,为四处奔波的现代人提供了能耗更低、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的地图服务。
用基站实现定位
目前,Google手机地图正在对这项新技术服务——MyLocation进行测试,这将使没有配置GPS接收机的手机用户,仍能使用其手机地图服务找到自己所在位置,并进行导航。那么,GoogleMaps的定位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它是怎样确定用户所在地的呢?
GooleMaps的MyLocation服务是根据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来确定手机的相对位置的,业界将这种技术称为CPS技术。CPS是一种与GPS互相补充的定位系统技术,它的特点是利有现有的全球移动网络通信系统(GSM网),采用十点差分定位技术,利用手机基站的多点接收进行线定位、点定标。它不受任何遮挡物的影响,只要是在移动覆盖的范围内都可以较为精准地定位,因此可做到全球定位,更不需要增加用户任何的费用。
无线定位技术是通过对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被测物体的位置,测量参数一般包括传输时间、幅度、相位和到达角等。而定位精度取决于测量的方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定位技术主要有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和基于终端的定位技术。其中,基于终端的定位技术就包括GPS、辅助GPS(AssistedGPS)和增强型观察时间差E-OTD(EnhancedObservedTimeDifference)等几种方法。
MyLocation使用的方法从理论上判断应该属于E-OTD定位方法——手机根据服务小区基站和周围几个基站的测量数据,算出它们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被用于计算用户相对于基站的位置。而GoogleMaps也较为实用地采用了集上述定位技术中的两种或多种方法于一体的混合定位技术。
速度与精度的博弈
使用基站来确定位置,精度能比得上GPS吗?这是很多用户最先冒出的疑问,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了——用户从Google地图网站下载GoogleMaps移动版最新的2.0测试版本到手机中,发送短信“bluedot”至33669开通,便能够使用MyLocation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