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穗三地司机素质对比 谈中国司机的文明
我去过将近十个国家,除了某些非洲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机动车以外,欧美国家的行车交通秩序就是比国内好很多,包括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机动车在任何时候都是会礼让行人的,我甚至目睹一个城铁、公路以及行人都会通过的道口,不要说没有信号灯,连铁路栏杆都没有,但是秩序井然,各行其道。
在加拿大坐我舅舅开的车,即使是在人烟稀少的路段,到路口都会一脚刹车停下两侧观望。他说这是法律规定的。
在阿根廷,没有机动车随时停下来让行人这么夸张的事情,但是行人车辆都很遵守交通规则,司机之间也都礼让,发生简单刮蹭根本没有国内常见的那种两人在路中间较劲的现象,经常是两人握手言欢。本来么,都有保险,有什么可争的呢?不过乱嘀喇叭在拉美国家很常见。
交通法规就是要严格遵守的。在阿根廷曾有行人在高速路上被撞死,结果司机被判完全无责任。因为法官认为“高速路上不允许行人穿越,因此司机可认为路上不会有行人,因此也没有避让出现在高速路上行人的责任”。
一个朋友分析为什么国内车开得都那么牛——因为在国内汽车还是富裕阶级的专利品,因此有车族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个特权阶级,在这个阶级内根据车的贵贱也分出了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之间牛的程度也不一样。都觉得自己开车、开好车就比不开车、开差车的人了不起了。在这种心态下,抢行、斗气是自然的。而在西方汽车普及比较早的国家,几乎人人都有车开,车也很便宜,一个高中生就可以拥有一辆二手车,汽车已经不是身份、财富、地位的标志(当然车辆上的特权阶级照样存在,但是更极少数的人了)。一个开二手福特的工薪阶层,面对前边的行人却可能是个CEO、董事长,谁知道呢?司机自然会老老实实。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因素,最主要还是法制观念的问题。
有的网友对文章中单独批评上海人表示不满,这点我可以理解。我虽然是北京人,但是对北京的行车秩序更加不敢恭维。我们北京市民都很担心奥运会时候如何解决交通问题。
相关文章:车是一个麻烦和累赘!请大家不要开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