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道路文明”
虽然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只是前两年去了一趟英国伦敦长驻,但回来后马上感觉到“水土不服”,最直接感受来自北京的道路交通。
和北京一样,伦敦也是大都市,但道路要狭窄得多,停车场也很紧张,道路两边不断被“蚕食”。 在交通硬件上伦敦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但在英国这个盛产绅士和淑女的国家,司机开车非常文明。大街上根本没有交警,但交通秩序井然。堵车的时候也有,但司机都很耐心,绝对不会像北京的一些道路上,某些性子急燥的司机干脆将车开到非机动车道上,或公然跑到逆向行使的机动车道上等,结果造成交通状况更加混乱。
在北京开车,如果你在绿灯亮后稍有耽搁,后面的车马上会按喇叭强烈抗议,仿佛他们都是视时间为生命般可贵的人。但在英国按喇叭只是在可能出现危险时,其他司机为了提醒你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还有在伦敦的街道上,并道是很讲规矩的,有一套程序可循,即先打灯,然后观察,确认安全后才开始并道,强行并道是忌讳的。我在英国学车时打灯后车身已有一部分歪过去,教练马上警告我:打灯后还要保证车身是直的,不能歪,否则就是强行并道,就是“欺负”他人。
但北京马路上“欺负”人的事情经常上演,俨然一个“并你没商量”。经常看到一些车在马路上左冲右突,见缝插针,而且不打灯,看得我心惊肉跳,仿佛在欣赏美国大片《生死时速》。
但有些司机也挺无奈,认为打灯也是白打,其他车根本熟视无睹,你不强行并道就别想并道。
而且有时候你越是打灯并道,后面的车开得越快,“寸土必争,分秒不让”。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一次试图从小路拐到主路上,主路上的车因为前面的红绿灯行驶很慢,但没有人让我, 稍出现空隙立即塞满。但在英国的道路上,早有人让我了。面对麻木的车流,我只能为中西文化的差异嘘吁不已。
在伦敦道路上并道打灯后,后面的车一般都会让你,尤其是发现如果不让你,整个交通都会受到影响时,他们更会毫不犹豫地将车停下,体现了一种大局观,或是一种文明开车的素质。
而被让车的人会很“感恩”地打开双蹦灯或举一下手,以表示对你的感谢,颇有人情味。但在北京,你好心让车过,对方却一点反映都没有,让你颇为心凉。而且你好心让车,你后面的车不买帐,认为你阻碍了他,于是你就听到沉闷的喇叭声一阵阵轰来。
另外,英国司机对有紧急事务的警车或救护车辆都礼让三先,一看到车灯闪烁或车笛声响起,所有其他车辆马上自觉地闪开一条道,有的车为了腾出道,甚至将车开到马路牙上。 但在北京,警车光闪灯鸣笛还不行,还需对着几千功率的高音喇叭吼叫,才能“杀”出一条道来。 (当然,伦敦的警车闪灯是真的有急事,北京闪灯的车不排除有乱闪之嫌。)
另外,伦敦公交车地位颇高。这不仅是为公交车开辟专用道,还包括如果公交车打灯要并道,其他车辆都要让行。但我发现很多公交车经常是举步唯艰,或强行并道,或要售票员在帮着使劲招手,才得以并道。
除了行车,伦敦司机停车也很规矩,而且停车场再紧张,都有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停车位置,不能随意占用。停车地方都有专门白线,随意停车被罚的后果很严重,我一位朋友因为停车位置不对结果被罚了两百英镑(合计3000元人民币)。
实际上,马路就是一个社会的小小缩影。一个社会的整体素质似乎可以从每日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体现出来。“道路文明”何尝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北京道路已出现了不少高级轿车,但有了好车并一定有“好人”,道路畅通还需司机整体素质的提高。
当然,我这么说绝非是举世皆浊我独清,很多司机都想文明开车,都希望北京交通秩序良好。我的一位朋友曾在国外开了几年车,回国后开始也是非常守规矩,但逐渐被同化,“泯然众人矣”。这种同化的力量也许是比交通堵塞更可怕的。
>>> PCauto车友博客系统:帮助你更加系统的管理爱车养车费用、油耗状况。<<<
[1][2][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