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皮”怎比“饺皮” 岂是想薄就薄的!

2005-06-10 09:09:09 来源: pcauto 作者:旺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原创文章,如需转载或者投稿,请致信:Jenny@pcauto.com.cn

  这种看法一般认为由于模具分摊到每一台车的费用很少,所以花这笔钱来减薄钢板是很值得的。

  关于这一点,笔者暂且不表。在下文中讨论减薄钢板的收益时,笔者将会继续讨论。

  实际上,在技术可行性方面,除了原文说到的需要重修模具这点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条理由。

  第二条,减薄钢板的技术难点还在于:汽车厂商对大部分零件根本没有控制权,不是想减薄就能减薄的。

  现在的整车厂更像是电脑制造商,买来一堆零件组装起来就是整车厂的工作。即使在新车型开发阶段,很多零件也并不是整车厂设计的,而是让零部件供应商来参与开发设计;甚至,要迁就零部件供应商的已有设计。整车厂有可能直接购买零部件供应商的设计图纸,也有可能只是购买其零件来装车。目前,大部分整车厂能够自行生产的零件,除了大面积覆盖件,如顶棚、侧围、前后盖板等以外,可能就只有保险杠、仪表台等树脂零件了。

  这也就是说,如果对整车钢板进行减薄,决不是整车厂一家能够做到的了,需要与众多零部件供应商"通力协作",大家一起来努力"坑害"中国市场。而在目前全球采购的风潮下,整车厂的零部件供应商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减薄钢板这种情况真有存在的话,可能是第二次八国联军侵华啊!

  另外,笔者认为减薄车皮的技术可行性不高的第三条理由则是:扳金零件厚度的改变将引起其他零件配合、安装的精度下降。

  这条理由应该很容易理解。扳金零件是汽车的基础,其他如线束、玻璃等都要安装固定在其上。如果车皮减薄,比如顶棚,那么安装在顶棚上的天窗就必须随之改变。为什么?天窗密封条卡槽间隙总要变吧?不然只是顶棚变薄了,岂不是要漏水?

  这意味着什么?是全车零件的改变。

  可能有人又会说了,只是减薄一点车皮,凑合着装起来是可以的。

  这里,我们大家都没有谈到一个问题,就是车皮到底减多少?这不是我关心的,因为我压根儿就认为车皮不会被减薄。所以,请您告诉我,减多少呢?只减薄一点点,使得不用更改模具就可以生产,使得其他零件都可以凑合着装上去。那么,还是那句话,公差范围以内了,设计允许值以内了,这还叫减薄车皮吗?这是可以的啊!

  接着,除开以上说的技术可行性方面的理由以外。笔者还认为,就算有厂家就要这么干,他能获得多少呢?

  不多的。车皮本来就只有那么零点几或一点几毫米,你能减多少呢?除去投资,大费周章的,没有太多收益的。现在在中国卖车,善良一点卖,一辆随便就赚个几万几十万的。犯得着吗?就为了辛辛苦苦赚一点钢板钱?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厂家是讲效益的,这种效益率太低了。至少与目前在中国卖车的利润相比。

  真的没必要!

  更何况,车皮变薄是趋势,但那是在设计之初就设计薄一点,不是因为到了中国就故意变薄。至于变薄对安全性的影响,真的看结构设计的功底,与板材薄厚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最后,笔者想要说明,撰写原文的原因,是因为不同意网上对婚礼门事件的一些评论,这些评论认为造成婚礼门事件的原因就是因为厂家减薄了车皮,故而撰文说明自己的看法。既然笔者认为造成婚礼门事件的原因不是厂家减薄了车皮,那么原因何在呢?就请继续关注笔者的另一篇分析文章《致命的撞击——为什么车身会变成两截?》

文章导读:《致命的撞击——为什么车身会变成两截?》

  随着国人购车数量的增加,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而在国外备受重视、在中国一直被忽略的鉴别汽车安全性高低的方法——汽车安全碰撞实验,也日益受到中国车友的重视,为此,我们编辑了这个文章,希望从汽车碰撞的角度,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车祸发生的原因,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

  版权声明:系太平洋汽车网评论团成员旺财独家稿件。版权为太平洋汽车网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章为作者本人观点,与太平洋汽车网无关。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