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球汽车市场迎来“中国年”?

2007-01-10 09:06:53 来源: 作者:jijinlong

  当2007年的钟声敲响之时,当中国的汽车市场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回眸上一个365天,发生在中国车市的一幕幕,影响着中国车市动向的一系列事件,仍旧历历在目。
   
  2006年,虽然北美和欧洲汽车市场增长缓慢,全球汽车业总体而言表现平平,但中国仍有望占据世界总销量7000万辆的十分之一——中国早已“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车市的一大亮。
 
  2007年已经到来,这个崭新的年份会成为全球车市激动人心的“中国年”吗?翻开刚刚过去的2006年,在那些真实存在过的镜头背后,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产能过剩成跨年度命题
   
  2006年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882号文件),在本已归于平静的2006年岁末的国内汽车业界再次掀起波澜,成为2006年车市的最后一个“大事件”。
   
  《通知》在宏观调控的层面干预国内汽车市场,明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要求重拳调整汽车工业结构。
   
  《通知》称,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6月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了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和方向,规范了企业的投资行为,汽车工业投资过热状况得到改善,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汽车出口逐年增长,企业国际化经营开始起步。从2003年到2005年,投资增幅逐年回落,国内汽车市场过快增长势头也明显减弱。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汽车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增长,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市场预期仍然较高,不断投资扩大产能,导致产能增长超过市场需求增长。

  截止到2005年7月1日,我国汽车行业已形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的整车生产能力约800万辆,在建产能约220万辆,陆续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建成后整车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辆。2005年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1.5%,其中轿车行业72.5%。而从市场需求看,200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增长趋于平稳,预计今后几年,消费需求增长将会保持相对稳定。按照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十一五”投资计划,2010年规划产能将大大超过预期的市场需求,如不加以引导,潜在的产能过剩将会变成现实。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显现,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其实,“产能过剩”并非是中国汽车市场2006年年末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但毋庸讳言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产能过剩确实反映了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现实状况。庞大的产能应当如何消化?伴随着国家发改委《通知》的正式出台,“产能过剩”似乎又一次成为了一个跨越年度的“关键词”。
   
  “中国力量”崛起世界市场
   
  在对2006年国内车市诸多热点的回望中,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民族品牌汽车正在走出国门,努力成为入主海外市场的“弄潮儿”,这无疑是去年车市的一大亮点。
   
  华晨、吉利等充满活力的“中国力量”正在陆续走出国门,登上世界汽车市场的大舞台,哈飞长城等始终占据国内出口领先阵营的“大哥大”,亦不断拓展着自己的国外业务,稳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这一切都给国人带来了莫大的兴奋和满足感。
   
  一方面是国内产能过剩的行业现实,一方面是充满朝气的民族品牌倾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汽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巨大挑战的环境下,将庞大的产能消化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将眼界放到空间更大的全球汽车舞台——中国的民族品牌似乎正在导演着一场“中国制造”的大戏,2006年他们的表现似乎正在预示着这样一种积极的趋势。
   
  据有关方面统计,去年,我国汽车出口数量比前年增长约10%,达到34万辆,其中轿车出口29万多辆,同比大增了两倍。
   
  2007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前景,仍然让人充满期待。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