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道路最危险?汽车社会的异变话题

2004-04-19 11:55:22 来源: 作者:童娜

  据统计,目前的交通事故,80%以上与超速行驶有关。这就意味着,在车辆自身安全没有缺陷的状况下,驾驶者完全能够以娴熟的驾驶技能与过硬的安全意识来避免悲剧的发生。问题在于,复杂的道路状况与驾校“速成”造就的不良驾驶陋习,将成为从量变到质变疾步快走中的汽车社会需要逾越的暗沟。

  有媒体报道,去年全国有1100万的新手上路,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2.4%的速度增长。来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信息表明,近年,新驾驶员交通肇事率居高不下、逐年增加。时下火爆异常的“驾照热”,仅北京一地,去年就有大约28万人考领驾照,带来了8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巨大的培训市场潜力,让目前尚属垄断经营性质的驾校对生源问题毫不担心,他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集约地利用有限的场地、教练资源来实现效益最大。于是乎,驾校鼓励“速成”的外部环境就形成了。记者一位朋友仅突击20天就火速拿到驾照。

  新手仓促上路的问题已得到有关部门的正视。据悉,为了确保路面交通安全,北京市交管局正在研究提高驾驶员的培训质量和准入门槛。在培训上,可能会增加交通道德、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考试上,研究改进驾驶员考试办法,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考试难度,强化安全驾驶技能;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责任倒查制度。而制度上的规范只是正本清源的一部分,大部分新手无可避免地将在磕磕碰碰中成长为“老司机”,因此,偶尔在大街上画出一个大“S”也不是最紧要问题。驾驶者以何种姿态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一个看似感性有余的话题其实才是问题的内核。

  购车意识 消费环境聚力推动

  当下消费者的购车字典中,安全性或许未必比动力性与经济性有更值得被关注的价值。很多情况下,购车者对车辆的价值判断是出于直觉————外形是否时尚;空间是否够大;真皮座椅是否气派;生产厂商的“姓氏”也左右着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野。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最初级的考量是,买欧美车,尤其是德国车,车身钢板厚,安全。日韩系车“馅靓”却“皮薄”。然而,国内已有汽车安全专家指出,近年来兴起的复合式车体结构设计潮流引导下,我们常会看到,车祸中车身或许损毁得很严重,发动机盖向上翘弯,发动机室里的机件向上方及两侧移动,但惟独不朝客舱的方向溃缩。这种“牺牲车身,保护驾乘”的安全理念,大大超越了既有模式。现代的车身安全,显然不能再依靠钣金厚薄来简单判断。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