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全款退车引发高度关注 背后隐情?

2006-09-06 09:05:59 来源: 作者:金满

  华晨的苦衷

  华晨成为汽车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举其实是“强咽的螃蟹”,华晨有不得已的苦衷。

  华晨汽车董事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波日前对记者表示,在国内尚无汽车“三包”正式标准的情况下,华晨汽车为消费者退车是无奈之举。因为一旦选择退车,厂家和经销商将会承担相当大的负担。

  据悉,虽然汽车“三包”规定没有正式出台,但华晨汽车已经制定了自己的一套包修、包换、包退制度,一般出现在工程上无法解决的故障才会选择换车,只有因同一严重故障出现反复维修、多次无法解决才会退车。

  杨波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退一辆车,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很可能会引发退车的“雪崩”效应,企业和产品品牌都面临极大的风险。

  但华晨依然选择了退车,根本原因何在?

  了解华晨的人,都知道其艰难的发展历程。由于产品技术和质量上的“先天不足”,中华轿车自上市以来,市场表现一直差强人意。第一代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屡屡出现质量问题,升级后也未得到根本改善,导致中华品牌形象一直不佳。 2005年,华晨两款车型共销售10001台,同比下降9%。

  而以骏捷上市为转折点,华晨的发展有了起色,“有单无车”的火爆场面,让华晨和其经销商感受到消费者久违的厚爱。在企业发展和品牌声誉刚有起色的情况下,走在钢丝上的华晨实在不能经受更多波折。

  杨波指出,由于汽车质量问题退车实际上应属于汽车“三包”性质,在国家汽车“三包”规定没有正式出台之前,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的合资企业因为牌子硬,宁肯反复维修也不退车。但华晨作为自主品牌比较弱势,只能为了保护更大的市场而妥协,毕竟用户是否满意决定一个品牌的前途。

  这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普遍面临的现实。合资企业出了问题可以“永远修下去”,要退车就上公堂,而他们则不能。作为自主品牌的华晨,经历了中华的失败和尊驰的教训后,更不愿自己的品牌形象受到任何影响。

  厂商反映不一

  记者采访获悉,消费者都比较认可华晨的做法,认为华晨这么重视消费者,其产品值得选择。

  专家们也持肯定态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此次华晨为车主退车,在国内汽车行业可以说是特例。华晨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为国内汽车行业同行树立了典范。

  但来自汽车厂商的声音则很不一致。

  多数合资企业的看法是,在没有国家统一标准的前提下,企业完全可以依据自身建立的“三包”制度,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国家“三包”标准出台之前,华晨此举对他们影响不大。

  几家自主品牌企业虽然认可华晨的做法,但它们有另一方面的担心,即退车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企业将难以承担。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表示,问题的根源在于“三包”。

  多年来,汽车一直被排斥在商品“包修、包换、包退”规定之外。汽车“三包”如同“狼来了”一样,年年被提却至今未见踪影。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三包”的缺失,不仅令消费者难以维权,也使自主品牌企业与具有品牌和实力优势的合资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

  鉴于此,有关专家表示,虽然华晨此举可能出于无奈,但希望这 “强咽的螃蟹”,能够对国内汽车“三包”标准的出台起到推动作用。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