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骋:小型车的转型原创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对于国内小排量汽车可能并不适用,屡被限制的小排量还是避免不了市场日益萎缩的困境。
小排量在国内处境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消费升级造成市场缩小,家庭购买第一辆车总是对空间和动力提出较高要求;其次,国内小排量的外观和品质差强人意,利润的微薄也使厂家无法拿出足够的经费支持更新换代,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另外,消费观念还未形成,便捷、经济的使用观并未普及,大多数人还是注重外观和空间,而第二辆车的消费容量还有限,家庭购买第二辆代步小车的气候还未形成。
至于政策限制,只是一个表象,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消费需求和产品品质问题。面对困境,一些车厂希图以时尚外观、环保理念的品质提升来改变市场对于小排量车型的成见。像上海通用就在考虑同步引进在法兰克福车展上首发的雪佛兰新乐骋。该车搭载了融合最新科技的1.2L S-TEC引擎,52.2KW/L的升功率和混合工况下6.0L/100KM的油耗表现在国内现有的同级车型中首屈一指。据悉,这款针对欧洲市场需求研发的精品小排量汽车极有可能在国内同步上市,届时,它将与其它数款小排量新车一起,将国外汽车行业的环保造车理念延伸至国内,实现国内小排量车与国际同步。
小排量的中外差别
2007年以来,在中国汽车产销平均增幅超过20%的大背景下,中国小排量却遭遇寒冬,市场占有率低于10%。网络调查显示,选择1.3L以下排量的购车者的比例仅占7.0%。
而在欧洲市场,小排量占据稳固的市场份额。2004年,在欧洲出售的小排量汽车多达500多万辆,其代表有雷诺克利奥、福特菲耶斯塔、丰田雅力士以及雪铁龙C3等。2005年,1.3L以下的小排量车占轿车总量的60%;而在2007年前三季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的小排量车仍然占据27%的市场份额。
中外小排量的不同境遇,既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因素,也和车型的品质有关。国内市场目前的小排量产品,与欧洲主流小排量产品差距不小。目前欧洲市场大多数的小排量车除了尺寸、发动机排量比中高级车小,发动机的升功率,尾气排放、提速、操控、内饰、配置的标准都较高;尤其欧洲车速快,冰雪湿滑天气多,对小排量的安全要求格外高。
另外,消费理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欧洲市场,小排量车早已成为一种消费风尚。随着全球能源的紧缺和石油价格的一路高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概念逐渐在全球的汽车产业盛行。考虑到能源危机,钟情于环保和科技的欧洲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小排量,小排量汽车逐渐成为欧洲家庭的主要代步工具,其中以1.2L到1.6L排量的两厢车最受欢迎。
小排量需要提升品质
当然,也不是说小排量在中国就没有机会。去年底,马自达2和长安铃木新雨燕就在市场引起凡响。尤其是前者,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和便捷的操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注意。而在今年,各家车厂计划推出10多款小型车,瞄准的就是市场对于高品质小车的需求。
在政策层面,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首次定义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车即“精品小排量”以定义。根据新目录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要高于国家第二阶段限值10%,排放满足国Ⅲ标准,两厢车长不大于4米,三厢车长不大于4.2米。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主力合资车厂也开始侧重小排量的引进,从一味发展高利润的中高级车向兼顾精品小排量车型过渡。自主品牌也在改变小型车的研发思路,长城精灵就是一个信号,提升小型车的品质成为车厂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