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养车

原创  牌照到手 力帆“准生”还是走上“不归路”

2006-01-10 11:16:27 来源: PCauto 作者:arashi

  每到年底,车市总是很热闹。有忙着买车卖车的,也有忙着回顾盘点的,也有忙着展望憧憬的……2005年底、2006年初的车市同样摆脱不了这种节奏。不过,力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拿到轿车“准生证”的消息,吸引了很大一部分舆论的关注,尤其是在互动性很强的网络论坛上,力帆进军轿车生产领域成为很多网站的热门话题之一。

  如果在车市“井喷”的2002、2003年,或许力帆拿到轿车生产牌照并不会引起大家太多的关注。毕竟,那是一个谁进入就能分一杯羹的车市,就正如2000年前后的中国股市一样。然而,在经过两年多的价格战和非正常快速膨胀后,中国车市开始从一个暴利行业理性回归,产能严重过剩。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5年1~11月汽车整车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四成多,而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也表示,我国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显然,力帆此时进军汽车产业,多少有些不合时宜。更何况,奥克斯的覆辙犹在眼前。

  而且,评论界的担心还不仅于此。据罗兰贝格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利润率下降,不仅是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的洗牌和并购将是一个趋势,可能到2010年全球知名汽车公司只有8家存活。事实上,目前的中国汽车产业也已是各大巨头“论剑”的格局。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巨头”——“一汽”、“东风”和“上汽”,还是近年发展比较迅速的长安北汽广汽、华晨与奇瑞等,都已完成了从“圈地运动”到“称王称侯”的转变。

  而这种转变,也使得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诸侯混战的春秋战国时期。2006年1月才能推出第一款新车的力帆,无疑只能从这种混战局面中寻找发展的缝隙。或许,力帆520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得不肩负起一个新的使命,那就是作为力帆汽车的先锋,帮助力帆汽车寻找最佳的突围路线。

  然而,力帆老总尹明善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尹明善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业。国外年产30万辆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的规律在中国完全被打破,根据他本人和专家的测算,在中国年产2万辆轿车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这个门槛,对于民营企业的进入将非常有利。

  力帆的自信与其在摩托车市场的成功不无关系。尹明善称,我们比其他民企进入造车业有优势,力帆是靠摩托车起家的,从摩托车向汽车延伸,是技术的延伸,也是营销的延伸,也是品牌的延伸,毕竟摩托车和汽车有一定的共性。当然,国内的吉利,国外的宝马本田铃木等公司顺利实现从摩托车向汽车的延伸,也是尹明善底气十足的重要原因。

  或许,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人”来说,力帆汽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新的想法与思路。尹明善在不同场合多次申明,力帆造车走的是第三条道路,其核心是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但开门造车。“技术、设备、零部件可以是购买的,但知识产权必须属于自己,品牌必须是自己的”,仅力帆520就获得了160多项专利。

  “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先生这句明言虽然并不能很确切反映力帆汽车目前的状况,但力帆在汽车道路上所展现出的决心与信心,也有理由让我们期待力帆汽车能为中国民族汽车产业闯出一片新的天空。

华润现代5.21相约有礼两小时厂家直销

参与品牌:现代

微信/浏览器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报名更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