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消费者买车前很难看清目标车型油耗高低的庐山真面目。由于厂家公布的油耗多数是恨不得在飞机场跑道上测出的匀速理想工况油耗,所以4S店的销售人员大可以理直气壮地用那些“驴粪蛋表面光”的油耗数据“忽悠”人。
在油价节节蹿升的今天,汽车实际油耗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举例来说,假设同级别、同排量的两种车型百公里实际油耗相差3公升,一年中消费者驾车跑2万公里计算,按照目前的油价,低油耗汽车就能比高油耗汽车省下600公升油,差价在3000元以上。如此一参照,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应当会更加准确,也有利于节约型汽车社会的建设。
当然,汽车油耗也不是消费者看重并且亟须用准确测试反映的唯一数据。汽车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表现近日也有了数字化的衡量方式,那就是中国新车安全评价标准C-NCAP。记者认为,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数据在中国消费者购车前起到的参考作用还不是十分明显。我们的专业性要相对弱一些。相反,不成熟、对汽车了解不够深入的消费者对一些外在、肤浅的市场炒作手法更加“敏感”,例如厂家的降价噱头等。谈到这,突然想起NBA衡量球员是否优秀非常重要的东西——也是数据。举例来说,姚明一场比赛得多少分、几个篮板、几次助攻、几个远投等,一连串的数据是实力的最好证明。我想,对于汽车这种需要实打实证明的工业产品来说,数据也应当是诉说其品质的最主要的参照物。
当然,数字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注水”的。无论是油耗数字,还是安全标准衡量数字,可信的前提都是必须在有效监督下得到。例如,用于碰撞试验的车最好借鉴国外一些检测组织机构的经验,从生产线上随机抽调一批不算,还要再次从这一批中随机抽选,避免厂家为得到高星级评价对车“做手脚”。油耗等测试数据也应当这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