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6日,由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共同投资的“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自此,日本三大车企——本田、日产、丰田已全部进驻广州,广州在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中的地位大幅上升。但是,就在广州越来越有迹象成为多家日系企业在中国的大本营的时候,就在日系车在中国全面发力而且开始狂赚钱的时候,有业内人士开始惊呼:未来的中国车市,难道将由日系车来主导?!中国本土的汽车业,又将何去何从?是依靠技术引进,还是靠自主研发?——就像哈姆雷特所说:这是一个问题……
 
  ·PCauto:三大日本汽车生产厂家选址广州,您是否认为这是一种巧合?
  侯小军(《南方日报》著名汽车记者):不是巧合。广州及周边地区在日产、丰田到来之前,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就有了相当大的规模。按照零部件就近采购的原则,日系企业落户广州是很正常的事。同时,广州政府方面在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唐华(上海《新闻晨报》主笔):有巧合的因素。按照常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也应该成为日系车的生产基地,但是就没有吸引日本汽车公司。这方面来说就存在巧合的因素。
  许锋(上海生活时尚频道“汽车时代”编导):应该不是巧合。一是广州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因素比较让日本企业看重,二就是某些历史的因素在南方较之北方更让日本企业放心,三就是南方地区对日系车认可度高,最后就是广州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最强,是众多汽车厂家的必争之地。  

·PCauto:由于地域关系南方地区较早地接触到了日系车型,这是否导致了今天广州地区日系车销售较好的结果,或者另有原因?
  侯小军:日系车销售形势较好,不是广州独有的市场特征,在国内其它地区日系车型比如雅阁也销售得很好。综合来看,日系车在设计上比较符合东方人的审美习惯,做工考究,内饰细腻,相对省油、小毛病较少等优势是其获得市场认同的很重要原因。
  唐华:消费习惯确实是影响某一区域产品销售情况的重要因素。另外,本地车厂的潜在影响力也左右了日系车的销售。其实,广东是一个较为成熟和开放型的市场,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外品牌都有其份额,而低档国产车也销售尚可,说明广东人比较务实。
  许锋:应该是的。日系车在美国和世界站稳脚跟的时候,也恰巧是香港、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最黄金的时候,因为价格、性能、节油等优势,加上人群审美观接近等因素,港台地区对日系车的认可度很高。这也势必影响了相近的大陆南方地区人群对日系车的认可度。

·PCauto:锐志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热潮,明年佳美也将投放市场。有人说日系车真正发力的时候到了,您对这种看法持什么观点?
  侯小军:不应该说是日系车明年真正发力。说丰田明年发力倒是有些道理。
  唐华:丰田确实是一头晚醒的雄狮,它一旦发力,凭借其技术、管理和丰富的车型系列加上诱人的价格,肯定可以在国内市场后来居上。但并非所有日系车厂都会像丰田一样快速发展。我认为今后几年国内车市可能是美日二元竞争的格局。

  许锋:应该是的。一些国人熟悉的著名车型进入国内,明显就是日系车对国内市场的重视和市场的热观。如不考虑政治和历史因素,日系车在中国很有市场。
 
   
  《南方日报》 侯小军 《新闻晨报》 唐华 生活时尚频道 许锋  
 
    ·PCauto:从您本身的角度出发,您是否会在购买汽车的时候特别考虑车型的“国别”?
  侯小军:会。一是源于个人偏好,二是考虑到不同国别的车型在设计上会有不同的风格,三是一般来说,不同国别的车型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个人购车时肯定综合考虑这些细节。
  唐华:会的。每个人的购买行为都会隐含着其他人的建议和自己的感性体验。我首选德国车,其次日本(丰田)和法国车,美国车和韩国车基本不考虑。
  许锋:我买车的话会具体看车本身的价格、性能和外观造型,肯定不会考虑国别。   

·PCauto:如果您正打算买一部车,在国产车、日本车、法国车、德国车、韩国车中间,您会首先考虑买什么车?
  郑辉雄(PCauto网友):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衡量买什么车更好,对于车的国度不是很介意,当然如果在同等条件下还是会更多的考虑买除日本车以外的其它车型。
  曹春晖(PCauto网友):对我来说,安全性能最重要,这是第一位的。欧洲车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所以应该是我最先考虑的。当然了,如果国产车也能够做到这一点,肯定也是在考虑范围之内的。
  黄如寿(PCauto网友):我坚决不买日本车,因为毕竟还是有点民族感情在里面。其他是哪个国家的都无所谓, 主要是性能和价格要符合自己的需要。

·PCauto:目前三大日本汽车厂商汇聚广州,请问您怎样看待日本车的?
  郑辉雄:日本车有它自身的优点:例如--经济型好,省油,外观内饰要更加时尚。它的缺点也很清楚:安全性不够好,维修费用有点偏高,售后上还有待提高。
  曹春晖:如果不考虑民族情感的话,其实日本车在油耗等方面还是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要求的。但 是,日本车的铁皮薄,不安全,我是不会买日本车的。
  黄如寿:我坚决不买日本车,因为毕竟还是有点民族感情在里面。其他是哪个国家的都无所谓, 主要是性能和价格要符合自己的需要。
·PCauto:有人说广州地区最适合日本车发展,所以广州成了日本车的大本营,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郑辉雄:这个不好说,我还是保留意见吧。
  曹春晖:我不太同意这种看法。日本车在广州发展得好,确实有政府的支持,但也是因为这个市 场很吸引人,所以他们才来广州。其他车商也都可以选择来广州啊。也有很多人不会选择 买日本车 的,我就是其中之一。
  黄如寿:有可能。因为日本车确实在内饰、做工、空间、油耗等各方面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买的人很多。
 
   
  PCauto网友 曹春晖 PCauto网友 黄如寿 PCauto网友 郑辉雄  
  今年的车市已快接近年终岁尾,稍作盘点就会发现,今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占据份额最大的已不是德国大众,而是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为代表的日系车。广州本田前三季度的销售量为17万辆,一汽丰田前三季度的销量超过10万辆,东风日产前三季的销量超过11万辆,狂增169%,而一汽轿车和海南马自达两家企业马自达品牌的销售量也接近10万辆。这四大品牌的销售总量就达48万辆,在前三季度所销售的280万辆乘用车中占据了17%的份额,而南北大众前三个季度的销售总量仅为32万辆,只有11.4%的份额,上海通用只占7.8%的份额。从最早建厂的广州本田算起,日本车商仅用了7年时间,就超过了进入中国已20年的德国大众,成为中国车市上新的主导力量……
丰 田

·中国将成为丰田在海外的第二大生产国和合作伙伴
·丰田主力齐亮相 日本老大洗牌中国市场
·再度进军广州车展 丰田又显强劲势头
·日本国内销售榜 丰田独占前三甲
·丰田借锐志改变在中国“牛头标”的形象
·丰田06款混动Prius 延续最畅销的神话
·旧车助新车销售 一汽丰田明年入二手车领域
·锐志批量供货 中高级车市价格出现地震
·伯乐相车14:丰田-2006年将世界第一?
·混合动力车销售看好 丰田本年度盈利望创新高
·一汽丰田锐志正式上市 目标锁定中国精英族群
·丰田佳美创记录 全球销量破千万
·价格风向转低 锐志佳美打丰田“组合拳”
·丰田增资广汽250亿日元 实现年产发动机50万台
·未来中国是日系车天下?谁主宰混合动力车市场

·一汽丰田第三工厂投产 全新花冠06年投产

·丰田杀手锏——锐志冲击波
  丰田车价格高,这是人们对丰田一贯印象之一。到了皇冠,丰田开始接受教训了,定价没有招来微词。当明明是中高级轿车的锐志上市时,丰田干脆自贬自抑,称锐志为中级车,超值定价,尚未开售,定单就多得“漫”过了计划目标,逆市走红,在中国汽车营销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丰田说皇冠是高级轿车,锐志与它采用相同的平台和动力系统,却一下子成了中级轿车,落差何其大也。丰田说锐志的产品档次在佳美之上,锐志是中级轿车,那么佳美该是哪一级别的车?花冠又是什么级别的车?锐志的 “自谦自抑”,不仅会影响到其后的丰田产品,而且还“连累”了它的诸多竞争对手。据说,广州本田雅阁10月份的销量,比9月份骤降一截,锐志“功不可没”。
  就是国产丰田锐志价格的出台,引起了业内对于日系企业竞争能力的一片惊呼。在中国的汽车业已经有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共识:那就是在未来的中国汽车合资企业格局中,日韩系企业将取得主导地位。而在抛开民族主义的愤慨后,目前汽车业发展的事实似乎正在不断地佐证这样一种判断。

·丰田全面发力中国市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2010年时,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将达到800万~900万辆。以此推断 ,5年后,仅丰田就要在中国产销80万~90万辆汽车,而现在只达成了目标的1/6。因此,展望残酷的竞争趋势,在全球都是日本汽车领头羊的丰田,实在是再也绷不住矜持的心态了。转换市场战略,就从锐志开始。
  从今年开始,仍把企业战略重心放在北美的丰田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全面发力。在完成了配套产业的布局之后,丰田的庞大产品库开始在中国发挥作用。
  在中国,丰田与一汽的合资公司已在建第三工厂,产能将提升到30万辆以上。与广汽的合资发动机厂也扩大产能至50万台。
·独家点评系列之:早出晚归 丰田胜算几何?
  

日 产

·东风日产利润率超两位数高居全国汽车厂家之首
·东风日产新车计划:07年前6款 08年后每年1-2款
·东风日产全系车型升级优惠 打响年前冲锋第一炮
·郑州政府高层亲赴法国商谈 雷诺或联姻郑州日产
·日产风雅、贵士独揽深圳车市总评榜两项“最佳”
·日产无限也要国产了!08年前将被引进中国
·日产明年推蓝鸟换款车型Bluebird Silphy
·日产借“东风”1-9月乘用车在华销量超10万
·高档MPV市场又一战将 日产贵士高调入穗
·日产在沪成立造型设计室 明年再推两款新车
·日产汽车公司在中国采购更多零部件
·东风日产副总任勇:2005年是东风日产的拐点
·里程碑 日产即将售出第一千万辆车

·东风日产回归轿车行业10强
  在中国市场,东风日产去年销售额440亿人民币,营业利润25亿人民币——竞争优势慢慢发挥出来,继元月份完成销售10271台、创造历史新高之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3月份轿车销售再次刷新单月销量的历史最高纪录,实现销量12532辆,其中天籁继续热销,销量接近6000台,在1至3月全国国产2.3排量轿车销售总量中,占据近30%的份额。这也让东风日产在经过近两年的磨合之后,再次重返中国轿车行业10强。
·日产攻略全面加速
  种种迹象表明,日产正在全面加强在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争夺。3月16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收购郑州日产51%股权,实现了东风有限与郑州日产两家日产合资公司的二合一。而在新车颐达的媒体见面会上,人们注意到,昔日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有限公司已悄悄更名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此举显然是为了突出日产在轿车领域的优势,也表明日产希望在这一领域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话语权。
  4月19日,日产在国内的合资公司东风有限引进生产的经济型车颐达全面上市,6月引进进口高级豪华轿车风雅。两厢骐达随即上市,成为最受欢迎的两厢车之一。在中国市场新一轮角逐中,东风日产的研发中心也随即成立,新的发动机场正在筹建中——日产攻略正在全面加速。
  此前,日产提出要在2007年达到销量30万辆的目标,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就此说,我们计划到2007年投放各种级别的新车到中国市场上,这样我们很有自信在2007年能够达到我们的30万台的目标。根据我们投入的新车,具体的销售目标而言,我们会不断扩大在中国的销售网络,这样就能够实现我们在中国的目标。
·独家点评系列之:五虎助阵 日产仍棋差一招?
 

本 田

·广州本田成功浅析:从精神层面满足顾客的需求
·本田Airwave有望明年国产 与飞度同一平台
·东风本田继思域国产之后将每年推出一款新车
·广州本田投石问路 本田里程国产有望
·为降低成本 本田将在中国建新厂
·本田在华首设独资零部件厂
·本田讴歌将在中国建专卖店 售价不低50万
·广州本田十一后全面开展二手车业务
·广州本田2005年9月份详细信息
·今年前7月上海通用 广州本田利润尚超25亿
·东风本田副总刘裕和专访
·再显本色 本田雅阁系列价格再次回涨
·广州本田七月产销再创新高

·广州本田早已是中国市场的老牌强企
  10月份,广州本田生产轿车16816台,销售轿车16936台;1~10月累计生产轿车192253台,同比增长21.4%,累计销售轿车189359台,同比增长22.3%。雅阁、飞度、奥德赛三款车型10月销量在各所属级别车型市场上均名列前茅。  
  日前广州日报公布的《2005珠三角汽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以广州、东莞、佛山三个城市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预期购买车型排行榜"中,雅阁在"20~40万元"区间、飞度在"10万元以下"和"10~20万元"区间均排名第一。

·CRV+思域 东风本田产能扩至12万
  1-6月,东风本田汽车公司通过CR-V车型的强势营销,实现销售11548辆,高居国内SUV车型榜首,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今年,整个SUV市场呈下滑态势,市场总销量同比下降72.2%。但东风Honda CR-V仍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东风Honda CR-V是去年国内SUV车型中表现最好的一款车型。上市后曾被“中央电视台”和“汽车族”等全国权威汽车媒体评为“2004CCTV年度SUV车”和“中国2005年度SUV车型”。今年,东风Honda CR-V的销售目标是2.65万辆。
  今年年初,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举行了12万辆乘用车项目建设开工仪式,正式宣告东风本田12万辆产能扩大和Civic(思域)轿车导入计划进入项目施工建设阶段。国产思域即将在明年上市。项目建成后,东风本田工厂的建筑面积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到3倍以上,工厂布局将得到大幅度的改进,除增强现有工序的设备外,还将增加新的涂装车间、冲压工序、树脂成型工序以及研发中心等,达到年产12万辆多车型的生产能力。
·独家点评系列之:本田中国 无远虑必有近忧  

其他日系车企

·长安铃木北京事务所主任:明年要推中级车
·微车也豪华 铃木利亚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长安铃木明年扩产至20万辆 两款新车即将推出
·长安铃木羚羊轿车让利促销再显“杀手”本色
·铃木“偏心”昌河汽车 明年将推两款新车
·长安铃木常务副总黄忠强:长安铃木借雨燕展翅
·三菱入股东南已无悬念 改款菱帅将先挂三菱车标
·产能扩大一倍 长安铃木第二厂将落户南京?
·三菱与SMART签订发动机合作协议
·三菱将直接入股东南汽车 明年投放三款新车
·三菱入股东南汽车 一系列调整正在进行中
·06款三菱欧蓝德新“心”上市
·富士重工与江苏悦达合作生产环保专用车
·富士通天白坂昇:针对中国市场度身定造产品
·大熊星座 日本富士斯巴鲁汽车降落苏州
·富士重工与上汽谈合资 07年斯巴鲁有望国产

  除却丰田、本田、日产这三大品牌,日系其他企业在今年的动作也不小。长安铃木已经成为中国微型车市场上最大份额的获得者,并且通过更多的新车来巩固这样一个地位;马自达是在中国市场上少数引进产品未有失败的品牌;三菱受全球业绩下滑的影响,国产进度较慢,但中国市场仍是其少有的几个仍在赚钱的市场。而诸如富士重工这样的二线品牌,也都在论证在中国实现轿车本土化生产的可能性。
·长安铃木放飞希望-雨燕
  雨燕是一款被铃木公司寄予厚望的“世界车”,据说在在日本本土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好评。它只是日本铃木公司在中国国内市场运作的第一步,主要是替以后Grand Vitara、2007年Solio新车型进入国内市场铺路。雨燕时尚的外观让铃木获取了发展更好的希望,它的意义恐怕与克莱斯勒300C对于克莱斯勒的意义不相上下,而处于快速上升的中国市场则是雨燕获取利润的重要战场。“我们要等待的是一款真正与全球同步的车型,以提升整体品牌。”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珍祺说。。
·三菱竟是在中国最赚钱的外国汽车公司之一

  在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到中国市场淘金、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时,三菱汽车公司却行动迟缓,至今在中国尚没有一家股份占50%的整车合资公司,像在长丰猎豹中三菱只占25%的股份,而在东南汽车中更是只间接持股12.5%。然而,三菱汽车却成为在中国市场上最赚钱的国外汽车公司之一,而赚钱的秘密就在于它在中国养了两只“下金蛋的母鸡”,一只是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另一只是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   
·富士重工积极寻求合作
  在中国市场,斯巴鲁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这其中既有进入较晚的原因,也与其对中国市场仍然不够了解有关,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价格上。而如何化解价格上的矛盾,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合资建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富士重工一直都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并愿意与国内有实力的汽车企业合作。

  据日本《朝日新闻》日前报道,美国“J·D·POWER”调查公司针对中国消费者对各种品牌汽车评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汽车在质量方面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很高评价。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质量方面,包括在中国合资生产的日本汽车独占中型车的前三位。其中,中型车中的丰田“花冠”位居首位,日产“阳光”位居次席,马自达“福美来”则排名第三。在豪华型中型车中,本田“雅阁”排名第一,其次是丰田“佳美”和“马自达6”。在竞争最激烈的低价格中型车中,本田“飞度”名列首位,丰田“威驰”名列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大众“波罗”。
 
飞度
降价
试车
参数
图库
两厢飞度,其价格在众多的经济型轿车中显得较高,但性价比诱人。
雅阁
降价
试车
参数
图库
雅阁轿车自今年1月以来,已连续六个月夺得中高档轿车市场月度销量冠军。
蓝鸟
降价
试车
参数
图库
不少人虽然认可蓝鸟智尊的新外形,但对其沿用之前的发动机和底盘却多有微辞。
花冠
降价
试车
参数
图库
一汽丰田今年1月份累计销售量达到1万5千多辆,其中花冠达到将近1万辆。
 
·日本汽车制造商首次赢得美国30%市场
  2004年,日本最大的几家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加速驶入快车道,它们首次在美国取得新车市场30%的份额,同时也加速了在欧洲的业务增长。丰田汽车去年成为首家在美销量超过200万辆汽车的非美国汽车制造商。在2003年,丰田超过福特汽车,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更多
·日本车企积累深层竞争力
  大家都知道,日本并非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日本汽车的品牌、技术也并不比欧美的汽车更过硬,但为什么能在全球市场上都取得成功呢?丰田公司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从未出现赤字和裁员的状况说明,在生产和研发上长期积累的竞争力是其实现盈利的坚实基础,特别是其在成本、质量和灵活性等方面的组织管理方面所积累的深层竞争力才是日本汽车商成功的秘诀所在……>>更多
·日本车美国挑战底特律
  拥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业巨头的美国,向来以一副倨傲面孔对待车市冷暖。然而至今年始,情况开始不那么美妙。三大汽车业巨头,特别是通用、福特销售业绩节节败退,连债券等级也沦落为“堕落天使”。与之相对的,是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造车业的重新崛起,丰田的利润甚至一度是通用、福特的总和……>>更多
·中国汽车离品牌还有多远?
  对于成长中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来说,能够成为首选显然还只是一种奢望,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之后,他们发现虽然自己的品牌已经家喻户晓,但却很难融入消费者的心中。对比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瓶颈,如何给自己枯涩的本土品牌形象注入灵魂,这是一个更加棘手也更加不容忽视的问题……>>更多
·中国汽车落后世界很多 5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汽车工业产业组织落后;二、汽车工业地区结构严重趋同,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 而分散;三、专业化程度低;四、技术落后;五、缺少独立的品牌和完善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轿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差距更加突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每年用于开发新品种的经费高达50-60亿美元,而中国汽车工业一年总的开发经费才20亿元人民币……>>更多
·东京到北京的距离:中国汽车寻找“灵魂”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日本汽车工业是巨人,中国汽车工业只是婴儿。这样的定位论或许使我们在面对差距时,稍微心安理得一点。但真正的压力并不是来源于这种明里的差距,而是深层次竞争力的差距,来源于把握未来能力上的差距……>>更多
 

·别了市场换技术 自主创新成为战略支撑点
·汽车自主创新:冬雷已然响起何日泼撒春雨
·专家:中国汽车工业完全可以低成本实现自主创新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寻求国际“夹缝市场”
·评论:“七年之痒”考验中国汽车合资公司
·国汽车要真正“走出去”必须解决七大问题

·细数自主研发模式 探讨民族汽车工业未来
  中国到底需要不需要自主研发?这个问题简单得如同中国是否需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发展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幼稚的问题,不久前被一位官员信口雌黄地一番言论,反而引起了社会上一番激烈地口水大战。今天我们不再介入这个幼稚问题的争论当中,让我们来看看目前我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的现状,也许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真的很多很多。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合资汽车工业时代全面展开,一个个中外合资……>>更多
·自主创新之风劲吹!好啊!
  9月27日,是足以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编年史的一天,其深远的影响在未来或许会证明堪与军事上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相比:在天津国际汽车论坛上,争论了20年的“需不需要自主品牌”受到了一致口诛,“自主品牌”几乎成为论坛惟一的话题。以至于论坛以往最有发言权的汽车厂商代表,特别是执“耐住寂寞XX年”意见的纷纷选择了沉默。可喜可贺!对此,北京某学者不无醋意地说,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研究,极可能随着时政风向的转变,受到冷落……>>更多

1.您觉得广州是日本车的大本营吗?(单选)
是,三大日本车商都在这里了
算不上吧,哪里都有日本车啊
不好说
2.您觉得未来中国的车市,真的会由日系车主导吗?(单选)
看这个趋势,有一点吧
不会,欧美车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垮的
可能暂时会,但随着自主品牌崛起,日系车不会永久主导
3.中国汽车业要崛起,您认为哪一点更重要?(单选)
通过合资引进技术
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等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