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将易主 全球汽车格局生变
关键词:克莱斯勒 |
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2页)
|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月14日情人节,戴姆勒-克莱斯勒(简称戴-克)首席执行官蔡澈(Dieter Zetsche)语出惊人:“我们正在考虑任何拯救美国分部的方案,不排除出售的可能。”
由此,众多关于克莱斯勒的消息如同雨后春笋般扑面而来。
一时间,关于克莱斯勒命运的猜测,关于竞标者的推断,关于通用-克莱斯勒联盟的假想……铺天盖地,不胜枚举。
在戴-克证实准备分拆克莱斯勒,随之选择投资银行J.P.摩根负责打理相关事宜后,2月25日传来消息,戴-克已准备近期将向有兴趣收购的公司分发有关克莱斯勒公司财务状况的保密资料。至此,“克莱斯勒出售”事件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1998年那场以380亿美元成交的“跨国联姻”曾轰动全球,如今,在一路颠簸中还是走到了尽头。面对美国人称为“十年等一回”收购克莱斯勒的机会,有兴趣的买家悉数登场。
他们基本分为三类:汽车制造商、投资银行等资本公司,以及“投行+汽车商”。最新的消息显示,包括现代、丰田、雷诺-日产在内的很多汽车厂商都否认参与竞标的可能,当然还包括中国的上汽集团和奇瑞;而没有明确表示否认的有美国通用,再有就是中国一汽集团;明确表示对克莱斯勒有兴趣的是克莱斯勒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加拿大零部件巨头Magna。
在所有的竞标者中通用普遍被媒体看好,“通用-克莱斯勒”集团的称呼已经不再陌生,通用内部人士表示,双方的谈判至少已经进行了两个月之久。
通用收购克莱斯勒,这在美国媒体看来是一个不错的结局,至少没有给任何对美国市场跃跃欲试的外国汽车制造商留下“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可以想象,美国汽车经过百年洗礼,变为三家: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几十年之后,三家变成两家:通用-克莱斯勒,福特。美国汽车的命运无疑牵扯着世界汽车格局的变迁。
克莱斯勒的价值
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的联姻是失败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两家合并之后的市值竟然赶不上合并之前戴姆勒-奔驰一家的市值。不对等的价值一直困扰着合并双方,以2006年第三季度为例,奔驰公司的营业利润增长到12.4亿美元,而克莱斯勒亏损已达到14.6亿美元。
针对克莱斯勒的价值,有美国媒体甚至认为,克莱斯勒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汽车公司。由于高达167亿美元工人医疗保险的债务,戴-克为了尽快将克莱斯勒脱手,可能还要付钱给收购者。
当然,克莱斯勒不可能没有价值。毕竟,它是一家拥有超过8万名员工、年产销汽车300万辆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亿美元的庞大汽车公司,而且具有80年的悠久历史,更重要的是克莱斯勒旗下从来不缺少名车也不缺少好品牌。